声乐毕业论文《论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57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57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57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57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6:57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07:54
论歌曲的处理和表现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而歌唱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首歌虽由词作者、曲作者创作而成,但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来听到它、欣赏它,就好象一幢十分漂亮的房子,修好后却没有人去住,不知道这幢房子的价值在哪,因此就必须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调、内容介绍给听众。演唱者在尊重歌曲作者的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和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二度创作”,而我们也知道,只要不是哑巴,要歌唱一首歌并不很难,难就难在如何唱好它,那需要我们的歌唱者必须在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工夫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 熟悉和了解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你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情况下唱一首歌,如果只知道拿起来看也不看张嘴就唱,那么要想准确地将它 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记得我在学唱《鞭打我吧》这首歌时,因为只顾赶时间还课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认为唱会旋律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气口等等都没做好,结果唱出来的效果就象“杀了我吧”一样,所以在拿到一首歌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要熟读歌词,因为我生长的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密的内陆山城,所以地方方言特多,我刚开始学唱歌是时候吐字很不准确,特别是平舌(z、c、s)和翘舌(zh、ch、sh)的差别十分明显,像把《黄水谣》中的水(shui)唱成(sui),山(shan)唱成(san),闹了许多笑话。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你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你的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
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到尾都是一种拍子,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起来就显得比较容易;有的歌曲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节拍就比较复杂;有的由3/4、2/4、6/4等各种节拍组织在一起;有的由6/8、7/8、9/8、3/8等节拍组成。如歌曲《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这首歌曲比较复杂,难以掌握,它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地唱熟、唱准。另外,有许多的歌曲中还有转调和一些临时升降音,如果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难唱准音高的,并且会之间影响歌曲的完美表现。
在演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安排好气口,在我们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旋律乐句与歌词的句子基本一致,像歌曲《玛依拉》基本上就是结束一个乐句,就换一口气,这样很便于演唱者的演唱,而一些复杂的歌曲,特别是一些外国歌剧中的选曲,有时旋律与句子的气口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现象,经常会碰到句子的换气气口在旋律的一个节拍中间,使演唱起来有些困难,就会产生破句或来不及的现象。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众所周知他的气息是非常棒的,但是假设他在演唱某首歌曲器时,不注意气口问题,随便换气,试问听众还能欣赏他优美动听完美无缺的歌声吗?
二、 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比如二拍子的节奏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节奏是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些看似简单的节拍特点,在歌曲演唱的实践中却未必容易做到,甚至常常被演唱者所忽视,致使歌曲的演唱缺少基本的律动感。
所谓准确稳定即唱快的曲子内心一定要有稳定的节拍感,要做到快而不乱,有些人在唱快节奏的歌曲时,乱得一团糟,听者根本不知在唱什么,就象《好汉歌》里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一样,只感觉到一阵火暴就结束了,而唱慢的曲子则应要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滞,否则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
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请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就象三拍子,它是一种典型的圆舞曲风格,形式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圆舞曲的风格特点,那欢腾的河流、美丽的森林、歌词的小鸟……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许多人又不免回想起优美典雅的宫廷舞蹈,如果演奏者根本不处理节奏中的强弱关系,那就不知这首舞曲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了。
还有节奏中的弱起小节也很值得重视,象0××|0× ××|等等这些节奏如果在演唱中不注意,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歌曲的表现色彩。
三、 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
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常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如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晚会圆舞曲》等,而小调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哀痛的情绪,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当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这一规律的特殊情况。总之,调式调性可作为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歌曲还具有各种不同的曲式,最常见的为单段体,也称一步曲式。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具有完整乐思的锻炼,每一乐句小节数相等的称为方整性结构,如《花非花》;再有,如二部曲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全曲结构方整,富有歌唱性,每段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地结束全曲。歌唱者要是熟悉调式曲式,那么在歌曲表现与处理中是大有帮助的。
四、 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思想与风格
艺术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象,那么每一首歌曲也比如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变革、*面藐和社会风尚等等,演唱者应该透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围绕着以上各种主题思想的本质,如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还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丑恶现象的讽刺等等,比如《我悲伤啊,我痛苦》(格林卡曲)这首歌,歌中表达了女主人*东尼的悲伤、痛苦、对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如果歌唱者在拿到一首新歌的时候,不去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么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就不会很好的表现这首歌,又如歌曲《满江红》是古曲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对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的回忆,对国耻未雪的感叹和要“收复山河”的壮志。
除了以上所述的时代性、思想性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千百年的酝酿,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背景。如我们侗族的侗族大歌,它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而驰名中外的苗族飞歌,却又是高亢悠扬的山歌。这些民歌,大都是以歌唱人民生活、爱情、风俗等为主题,它们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所以演唱者一定要把握好各民族地方色彩,以免唱出来的歌让人不知出自何处。
五、 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
好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更紧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有一次我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况,心中颇有感触。现在的某些音乐制作家只顾利润和突出自己个性,在选择培养歌星时,根本不考虑他(她)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方面的素质如何,经过一番精心的包装后,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于是中国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王”、“歌后”以及一些低级庸俗的歌曲也涌入了社会市场,当他们看到那些面对比赛中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基本乐理、视唱谱例而无可奈何的歌手们,心中究竟有何感受?如果这些参赛歌手都是一些有层次、素质比较高的人,那么那种满脸愧色、尴尬万分的场面也许就不会出现在国人的面前了。可悲呀!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洛宾,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曲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词作家,如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如果王老没有很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他也不会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歌。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威尔第,他的许多歌剧《茶花女》、《弄臣》等都是在文学巨著的影响下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演唱者在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把文学中那份精美、那份使人喷饭出*的火焰的思想运用在歌曲的表现中去,那么艺术将会更高雅、更辉煌,听众将会更进一步的理解它、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
六、 歌词的表现在于情真意切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笛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词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词增强艺术性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呢?
记得在上声乐课时,老师都要求学生“唱出感情,以情带声并理解歌词的真正意义,理解歌曲的感情基础。”这些话虽然十分平淡,但都反映了歌唱者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正确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假如一个演唱者对歌曲不做分析、研究,根本不理解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感情,将歌曲演唱得平平淡淡,那么演唱者自己都不能为歌曲感动,听众又怎能被他感动呢?歌剧中那些留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动人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如卡门、费加罗、玛仁卡等,都是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情感来表演所塑造的形象。
当然在歌曲、情感表现中也不要太过分,有些人想唱好的心情过于迫切,结果适得其反;而有些人则是表现的意图不明确,往往不考虑如何真实地表现作品本身,一味只想表现自己,这样演唱就会曲解原作的创作意图,从而经不起艺术严肃性与科学性的考验;再则是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有误,在演唱悲愤哀怒的歌曲时,演唱者的脸部表现或语气声音却是高兴的,而真是兴奋的歌曲却又麻木不仁,漠然置之;还有就是在动真情演唱时,还得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正唱到悲伤时,失去了分寸感以致失声痛哭,泣不成声,这也是不行的。
总之,一首歌曲的演唱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唱者本身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你越能把复杂的现象或问题分析透彻,那么,你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深入,解决与表现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