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在黑暗呆久了眼睛不能立即见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8:02
人从暗得突然来到明处时,最初只感到耀眼的光亮,看不清物体,需经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叫明适应。明适应的过程约需1分钟左右,其产生机理是:在暗处时,视杆红胞内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到明处时遇强光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受,等到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承担起这亮光任务时,明适应也就完成了。
另——
人眼球的视网膜中感受光线的细胞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1、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度较差,只在较强的光线下才能兴奋,主要功能是白昼视物,能分辨颜色,视物精确性高。以白昼活动为主的动物如鸡,其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几乎全是视锥细胞。
2、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高,在昏暗环境中可感受弱光而产生视觉,但它无颜色感觉,视物精确性差,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它们的感觉细胞以视杆细胞为主。
通过以上可知,在人类的视网膜中,存在着以上两种功能不同的、责任有别的感光细胞,就组成了两种感光系统:在光线较强时,主要由视锥细胞负责感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而在暗处则主要由视杆细胞来完成。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视杆细胞内的合成量是由光线刺激的强度决定的,当光线强时,视紫红质就会大量分解成两种物质——视蛋白与视黄醛;而当光线弱时,它就会合成多量的视紫红质以增强视物的需要。当人在暗处时,视杆细胞内已合成有大量的视紫红质,而人由暗处突然转到明处时,视杆细胞内的视紫红质并不能即刻分解,所以细胞就会因为强光的刺激而出现耀眼、视物不清的情况。在强光处呆上一定的时间后,因细胞内的视紫红质已分解至较低的水平,视杆细胞就会退出视物的任务,转由视锥细胞执行任务了,这时,眼睛视物就会清晰了。
同样,人由明处转到暗处时,原先执行任务的视锥细胞在黑暗环境中已*为力了。而初到暗处时,视杆细胞内的视紫红质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人会感觉黑乎乎一片、视物不清,但经过一定的时间,视紫红质的合成量达到视物水平后,人就感觉视物清晰了。
由于视紫红质在视杆细胞内合成速度(30min)与分解速度(1min)并不相同,所以暗适应与明适应的时间亦不相同。
参考资料:摘抄自《生理学》教科书,有增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8:02
视网膜在适应新的光线条件是要一点时间的,特警通常都带墨镜就是这个道理 ,长时间处在一种光线条件下一下子换新的环境眼睛会难受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8:03
讲个通俗易懂的吧~
就是人在黑暗中呆久了~眼睛瞳孔就会放大~以适应在黑暗中看清东西~
当突然到明亮的地方时~瞳孔无法立即从放大状态中缩小~导致阳光射入眼睛~造成眼睛的损伤~所以就要带招子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8:03
跟猫一样的道理啊,就是瞳孔的问题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8:04
眼球感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