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4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03
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摘取部分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第三段话中作者写作的起因写得很明白,彼时“我”在京师做官(查一下资料可知是翰林学士),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分来拜见我,面对眼前这位“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的青年,我思绪翩翩,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于是写下这篇记述“为学之难”的文字告诉他,希望他能专心攻读,使“业精”而“德成”。由此可以知晓,记述为学之难来勉励年轻的求学者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重点。
第一段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作者刻意要表现的内容很明显。一是主观之勤,二是客观之艰。客观之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贫寒。“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还有是常着“緼袍敝衣”。
二是求学之路漫漫,尝尽奔走劳顿之苦。要学习往往要“趋百里外”,即便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之时还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三是物质条件极差导致的“冻馁之患”,“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等。
主观之勤分三个时期来写。一是年幼时,勤奋主要体现在抄书来读。“手自笔录,计日而还”。二是加冠之后,主要突出其“嗜学”之态。尽管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我”仍然“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三是从师之时,突出其求学时不辞劳苦、不因外物转移之态。如在同舍生“皆被绮绣”的情况下,“余缦袍敝衣处其间”也泰然自若着。这一组对比的结果作者没有直接概括,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明显的,这些事实印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0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扩展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摘取部分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第三段话中作者写作的起因写得很明白,彼时“我”在京师做官(查一下资料可知是翰林学士),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分来拜见我,面对眼前这位“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的青年,我思绪翩翩,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于是写下这篇记述“为学之难”的文字告诉他,希望他能专心攻读,使“业精”而“德成”。由此可以知晓,记述为学之难来勉励年轻的求学者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重点。
第一段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作者刻意要表现的内容很明显。一是主观之勤,二是客观之艰。客观之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贫寒。“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还有是常着“緼袍敝衣”。
二是求学之路漫漫,尝尽奔走劳顿之苦。要学习往往要“趋百里外”,即便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之时还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三是物质条件极差导致的“冻馁之患”,“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等。
主观之勤分三个时期来写。一是年幼时,勤奋主要体现在抄书来读。“手自笔录,计日而还”。二是加冠之后,主要突出其“嗜学”之态。尽管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我”仍然“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三是从师之时,突出其求学时不辞劳苦、不因外物转移之态。如在同舍生“皆被绮绣”的情况下,“余缦袍敝衣处其间”也泰然自若着。这一组对比的结果作者没有直接概括,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明显的,这些事实印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04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其中“以是”中的“是”字指的前句所陈述的内容,也是作为这个句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所以,“以是”最好翻译为:“因为这样”即“因此”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04
因为这样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而看遍很多书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0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摘取部分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第三段话中作者写作的起因写得很明白,彼时“我”在京师做官(查一下资料可知是翰林学士),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分来拜见我,面对眼前这位“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的青年,我思绪翩翩,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于是写下这篇记述“为学之难”的文字告诉他,希望他能专心攻读,使“业精”而“德成”。由此可以知晓,记述为学之难来勉励年轻的求学者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重点。
第一段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作者刻意要表现的内容很明显。一是主观之勤,二是客观之艰。客观之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贫寒。“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还有是常着“緼袍敝衣”。
二是求学之路漫漫,尝尽奔走劳顿之苦。要学习往往要“趋百里外”,即便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之时还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三是物质条件极差导致的“冻馁之患”,“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等。
主观之勤分三个时期来写。一是年幼时,勤奋主要体现在抄书来读。“手自笔录,计日而还”。二是加冠之后,主要突出其“嗜学”之态。尽管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我”仍然“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三是从师之时,突出其求学时不辞劳苦、不因外物转移之态。如在同舍生“皆被绮绣”的情况下,“余缦袍敝衣处其间”也泰然自若着。这一组对比的结果作者没有直接概括,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明显的,这些事实印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扩展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扩展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6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其中“以是”中的“是”字指的前句所陈述的内容,也是作为这个句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所以,“以是”最好翻译为:“因为这样”即“因此”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因为这样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而看遍很多书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6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其中“以是”中的“是”字指的前句所陈述的内容,也是作为这个句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所以,“以是”最好翻译为:“因为这样”即“因此”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因为这样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而看遍很多书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出自: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摘取部分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释义: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第三段话中作者写作的起因写得很明白,彼时“我”在京师做官(查一下资料可知是翰林学士),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分来拜见我,面对眼前这位“辞甚畅达”、“言和而色夷”的青年,我思绪翩翩,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于是写下这篇记述“为学之难”的文字告诉他,希望他能专心攻读,使“业精”而“德成”。由此可以知晓,记述为学之难来勉励年轻的求学者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重点。
第一段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作者刻意要表现的内容很明显。一是主观之勤,二是客观之艰。客观之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庭贫寒。“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还有是常着“緼袍敝衣”。
二是求学之路漫漫,尝尽奔走劳顿之苦。要学习往往要“趋百里外”,即便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之时还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三是物质条件极差导致的“冻馁之患”,“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等。
主观之勤分三个时期来写。一是年幼时,勤奋主要体现在抄书来读。“手自笔录,计日而还”。二是加冠之后,主要突出其“嗜学”之态。尽管先达“未尝稍降辞色”,“我”仍然“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三是从师之时,突出其求学时不辞劳苦、不因外物转移之态。如在同舍生“皆被绮绣”的情况下,“余缦袍敝衣处其间”也泰然自若着。这一组对比的结果作者没有直接概括,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很明显的,这些事实印证了一句老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东阳马生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扩展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6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其中“以是”中的“是”字指的前句所陈述的内容,也是作为这个句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所以,“以是”最好翻译为:“因为这样”即“因此”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因为这样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而看遍很多书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