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古人“一日两餐”有何来历?贵族与普通人吃饭习俗又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5:5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李绅

这是我们小学就会背的一首很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盘中餐的珍贵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反思过,我们一天三餐到底这个习俗在古代是不是成立的呢?或者说古人又是一天吃几顿饭呢?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但可惜的是,在古代历史记载中,古人吃饭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古人一天只吃两顿会不会肚子饿呢?贫苦老百姓吃不起就算了,为什么贵族一样这么弄呢?带着这个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一日两餐制度。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皇帝的税收太重了,而且还需要长年累月的打仗,因此老百姓在工作的时候要交付大量的税收。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税收,而且还要面对家里面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吃饭的时间来尽可能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古人是因为吃不上饭,所以没办法只能一天吃两顿,那么贵族为什么也实行“一日两餐”制度呢?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地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因此,在和平的年代里面,我们珍惜一切,我们感恩一切,不要老是碌碌无为,而应该向往先辈,而应该努力的珍惜一切,做出更大的贡献来为我们的后人造福。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论语集注》《东京梦华录》《中国通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吃饭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情况。古代农民需要进行繁重的农田劳动,而劳动时间长且辛苦,因此需要有较为充足的能量来源,这就导致他们每日需要摄入较多的食物。而古代贵族由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享受,因此并不需要每日吃那么多。

此外,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也存在一些区别。贵族饮食讲究繁复和精致,喜欢丰盛的宴席和精心烹饪的佳肴。他们通常有专门的厨师和仆人负责准备食物,而且食材的品质和种类相对丰富。而普通人由于经济条件*,一般饮食比较简单,主要以谷类、蔬菜、豆类等为主,肉类摄入较少。

总的来说,古代"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农业劳动需求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而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存在一定的等级和经济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源于中国唐代,当时是为了节约粮食资源。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普遍存在缺粮的情况。因此,“一日两餐”逐渐成为一种食俗。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普通人吃饭的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贵族的饮食非常丰盛,讲究形式,喜欢用各种精美的器具、器皿来装载食物,用银碗、金勺等贵重的器物进餐。他们的膳食以荤菜为主,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等,而素菜则比较少见。此外,他们还会享用各种名贵的美食佳肴,例如燕窝、鲍鱼、海参等等。
相比之下,普通人的饮食要简单得多,通常以米饭、杂粮、蔬菜为主。在特殊场合,如年节、婚丧嫁娶等,也会准备一些更加丰盛的美食,但总体数量和品质都远不如贵族的膳食。此外,普通人还经常要面临饥饿和缺乏的情况,因此在“一日两餐”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注重节俭和实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4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饱食终日”会浪费粮食、伤害身体,而“节食”则可以延长寿命。在唐代,李时中医学著作《金匮要略》中也提到:“饥来食,饱而息,少食多餐,此之谓养生之道也。”可见这种饮食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然而,古代“一日两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行的。贵族和富人可以享受丰盛的膳食,而普通百姓则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很常见。另外,贵族和富人在用餐时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在宴会上用金银器皿、享用珍馐美味、有专门的歌舞演出等等,而普通人则往往只能在家中吃简单的饭菜,或者到街上摊贩买些便宜的食物填饱肚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源于对健康和节约的考虑,但这种饮食观念在不同阶层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5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习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节制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在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过度的饮食会导致身体不健康和精神浮躁,因此主张适量的饮食。
2. 生活节奏: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规律较为固定。一日两餐的习俗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和晚餐成为了主要的进食时间。
3. 资源*:在古代,食物资源相对有限,人们往往只能依靠当天的收成或者存储的食物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一日两餐的习俗也是一种资源节约的表现。
贵族与普通人在吃饭习俗上存在一些区别:
1. 食材选择:贵族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更容易获得各种珍贵的食材,如猎物、海鲜、稀有的蔬菜等。而普通人则以谷物、蔬菜和一些廉价的肉类为主要食材。
2. 餐桌礼仪:贵族在进餐时注重礼仪,如有规定的坐席次序、严格的用餐顺序和仪式等。而普通人则较为简单,注重实用。
3. 饮食环境:贵族通常在宽敞、精美的餐厅或宴会厅内用餐,有专门的仆人为其服务。而普通人则在家中或者简单的餐馆用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饮食观念、生活节奏和资源*而形成的。贵族与普通人在饮食习俗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食材选择、餐桌礼仪和饮食环境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李绅

这是我们小学就会背的一首很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盘中餐的珍贵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反思过,我们一天三餐到底这个习俗在古代是不是成立的呢?或者说古人又是一天吃几顿饭呢?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但可惜的是,在古代历史记载中,古人吃饭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古人一天只吃两顿会不会肚子饿呢?贫苦老百姓吃不起就算了,为什么贵族一样这么弄呢?带着这个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一日两餐制度。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皇帝的税收太重了,而且还需要长年累月的打仗,因此老百姓在工作的时候要交付大量的税收。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税收,而且还要面对家里面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吃饭的时间来尽可能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古人是因为吃不上饭,所以没办法只能一天吃两顿,那么贵族为什么也实行“一日两餐”制度呢?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地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因此,在和平的年代里面,我们珍惜一切,我们感恩一切,不要老是碌碌无为,而应该向往先辈,而应该努力的珍惜一切,做出更大的贡献来为我们的后人造福。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论语集注》《东京梦华录》《中国通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吃饭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情况。古代农民需要进行繁重的农田劳动,而劳动时间长且辛苦,因此需要有较为充足的能量来源,这就导致他们每日需要摄入较多的食物。而古代贵族由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享受,因此并不需要每日吃那么多。

此外,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也存在一些区别。贵族饮食讲究繁复和精致,喜欢丰盛的宴席和精心烹饪的佳肴。他们通常有专门的厨师和仆人负责准备食物,而且食材的品质和种类相对丰富。而普通人由于经济条件*,一般饮食比较简单,主要以谷类、蔬菜、豆类等为主,肉类摄入较少。

总的来说,古代"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农业劳动需求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而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存在一定的等级和经济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李绅

这是我们小学就会背的一首很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盘中餐的珍贵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反思过,我们一天三餐到底这个习俗在古代是不是成立的呢?或者说古人又是一天吃几顿饭呢?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但可惜的是,在古代历史记载中,古人吃饭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古人一天只吃两顿会不会肚子饿呢?贫苦老百姓吃不起就算了,为什么贵族一样这么弄呢?带着这个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一日两餐制度。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皇帝的税收太重了,而且还需要长年累月的打仗,因此老百姓在工作的时候要交付大量的税收。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税收,而且还要面对家里面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吃饭的时间来尽可能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古人是因为吃不上饭,所以没办法只能一天吃两顿,那么贵族为什么也实行“一日两餐”制度呢?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地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因此,在和平的年代里面,我们珍惜一切,我们感恩一切,不要老是碌碌无为,而应该向往先辈,而应该努力的珍惜一切,做出更大的贡献来为我们的后人造福。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论语集注》《东京梦华录》《中国通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吃饭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情况。古代农民需要进行繁重的农田劳动,而劳动时间长且辛苦,因此需要有较为充足的能量来源,这就导致他们每日需要摄入较多的食物。而古代贵族由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享受,因此并不需要每日吃那么多。

此外,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也存在一些区别。贵族饮食讲究繁复和精致,喜欢丰盛的宴席和精心烹饪的佳肴。他们通常有专门的厨师和仆人负责准备食物,而且食材的品质和种类相对丰富。而普通人由于经济条件*,一般饮食比较简单,主要以谷类、蔬菜、豆类等为主,肉类摄入较少。

总的来说,古代"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农业劳动需求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而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存在一定的等级和经济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源于中国唐代,当时是为了节约粮食资源。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普遍存在缺粮的情况。因此,“一日两餐”逐渐成为一种食俗。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普通人吃饭的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贵族的饮食非常丰盛,讲究形式,喜欢用各种精美的器具、器皿来装载食物,用银碗、金勺等贵重的器物进餐。他们的膳食以荤菜为主,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等,而素菜则比较少见。此外,他们还会享用各种名贵的美食佳肴,例如燕窝、鲍鱼、海参等等。
相比之下,普通人的饮食要简单得多,通常以米饭、杂粮、蔬菜为主。在特殊场合,如年节、婚丧嫁娶等,也会准备一些更加丰盛的美食,但总体数量和品质都远不如贵族的膳食。此外,普通人还经常要面临饥饿和缺乏的情况,因此在“一日两餐”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注重节俭和实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4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饱食终日”会浪费粮食、伤害身体,而“节食”则可以延长寿命。在唐代,李时中医学著作《金匮要略》中也提到:“饥来食,饱而息,少食多餐,此之谓养生之道也。”可见这种饮食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然而,古代“一日两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行的。贵族和富人可以享受丰盛的膳食,而普通百姓则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很常见。另外,贵族和富人在用餐时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在宴会上用金银器皿、享用珍馐美味、有专门的歌舞演出等等,而普通人则往往只能在家中吃简单的饭菜,或者到街上摊贩买些便宜的食物填饱肚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源于对健康和节约的考虑,但这种饮食观念在不同阶层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源于中国唐代,当时是为了节约粮食资源。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普遍存在缺粮的情况。因此,“一日两餐”逐渐成为一种食俗。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普通人吃饭的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贵族的饮食非常丰盛,讲究形式,喜欢用各种精美的器具、器皿来装载食物,用银碗、金勺等贵重的器物进餐。他们的膳食以荤菜为主,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等,而素菜则比较少见。此外,他们还会享用各种名贵的美食佳肴,例如燕窝、鲍鱼、海参等等。
相比之下,普通人的饮食要简单得多,通常以米饭、杂粮、蔬菜为主。在特殊场合,如年节、婚丧嫁娶等,也会准备一些更加丰盛的美食,但总体数量和品质都远不如贵族的膳食。此外,普通人还经常要面临饥饿和缺乏的情况,因此在“一日两餐”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注重节俭和实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5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习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节制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在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过度的饮食会导致身体不健康和精神浮躁,因此主张适量的饮食。
2. 生活节奏: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规律较为固定。一日两餐的习俗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和晚餐成为了主要的进食时间。
3. 资源*:在古代,食物资源相对有限,人们往往只能依靠当天的收成或者存储的食物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一日两餐的习俗也是一种资源节约的表现。
贵族与普通人在吃饭习俗上存在一些区别:
1. 食材选择:贵族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更容易获得各种珍贵的食材,如猎物、海鲜、稀有的蔬菜等。而普通人则以谷物、蔬菜和一些廉价的肉类为主要食材。
2. 餐桌礼仪:贵族在进餐时注重礼仪,如有规定的坐席次序、严格的用餐顺序和仪式等。而普通人则较为简单,注重实用。
3. 饮食环境:贵族通常在宽敞、精美的餐厅或宴会厅内用餐,有专门的仆人为其服务。而普通人则在家中或者简单的餐馆用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饮食观念、生活节奏和资源*而形成的。贵族与普通人在饮食习俗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食材选择、餐桌礼仪和饮食环境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4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饱食终日”会浪费粮食、伤害身体,而“节食”则可以延长寿命。在唐代,李时中医学著作《金匮要略》中也提到:“饥来食,饱而息,少食多餐,此之谓养生之道也。”可见这种饮食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然而,古代“一日两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行的。贵族和富人可以享受丰盛的膳食,而普通百姓则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很常见。另外,贵族和富人在用餐时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在宴会上用金银器皿、享用珍馐美味、有专门的歌舞演出等等,而普通人则往往只能在家中吃简单的饭菜,或者到街上摊贩买些便宜的食物填饱肚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源于对健康和节约的考虑,但这种饮食观念在不同阶层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李绅

这是我们小学就会背的一首很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盘中餐的珍贵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反思过,我们一天三餐到底这个习俗在古代是不是成立的呢?或者说古人又是一天吃几顿饭呢?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但可惜的是,在古代历史记载中,古人吃饭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古人一天只吃两顿会不会肚子饿呢?贫苦老百姓吃不起就算了,为什么贵族一样这么弄呢?带着这个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一日两餐制度。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皇帝的税收太重了,而且还需要长年累月的打仗,因此老百姓在工作的时候要交付大量的税收。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税收,而且还要面对家里面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吃饭的时间来尽可能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古人是因为吃不上饭,所以没办法只能一天吃两顿,那么贵族为什么也实行“一日两餐”制度呢?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地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因此,在和平的年代里面,我们珍惜一切,我们感恩一切,不要老是碌碌无为,而应该向往先辈,而应该努力的珍惜一切,做出更大的贡献来为我们的后人造福。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论语集注》《东京梦华录》《中国通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吃饭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情况。古代农民需要进行繁重的农田劳动,而劳动时间长且辛苦,因此需要有较为充足的能量来源,这就导致他们每日需要摄入较多的食物。而古代贵族由于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享受,因此并不需要每日吃那么多。

此外,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也存在一些区别。贵族饮食讲究繁复和精致,喜欢丰盛的宴席和精心烹饪的佳肴。他们通常有专门的厨师和仆人负责准备食物,而且食材的品质和种类相对丰富。而普通人由于经济条件*,一般饮食比较简单,主要以谷类、蔬菜、豆类等为主,肉类摄入较少。

总的来说,古代"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农业劳动需求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而贵族和普通人的饮食习俗存在一定的等级和经济差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3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源于中国唐代,当时是为了节约粮食资源。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普遍存在缺粮的情况。因此,“一日两餐”逐渐成为一种食俗。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普通人吃饭的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贵族的饮食非常丰盛,讲究形式,喜欢用各种精美的器具、器皿来装载食物,用银碗、金勺等贵重的器物进餐。他们的膳食以荤菜为主,如牛肉、羊肉、猪肉等等,而素菜则比较少见。此外,他们还会享用各种名贵的美食佳肴,例如燕窝、鲍鱼、海参等等。
相比之下,普通人的饮食要简单得多,通常以米饭、杂粮、蔬菜为主。在特殊场合,如年节、婚丧嫁娶等,也会准备一些更加丰盛的美食,但总体数量和品质都远不如贵族的膳食。此外,普通人还经常要面临饥饿和缺乏的情况,因此在“一日两餐”的基础上,他们会更加注重节俭和实用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4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饱食终日”会浪费粮食、伤害身体,而“节食”则可以延长寿命。在唐代,李时中医学著作《金匮要略》中也提到:“饥来食,饱而息,少食多餐,此之谓养生之道也。”可见这种饮食观念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然而,古代“一日两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实行的。贵族和富人可以享受丰盛的膳食,而普通百姓则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很常见。另外,贵族和富人在用餐时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在宴会上用金银器皿、享用珍馐美味、有专门的歌舞演出等等,而普通人则往往只能在家中吃简单的饭菜,或者到街上摊贩买些便宜的食物填饱肚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惯源于对健康和节约的考虑,但这种饮食观念在不同阶层的人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5

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习俗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节制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在道家和佛家的影响下。他们认为过度的饮食会导致身体不健康和精神浮躁,因此主张适量的饮食。
2. 生活节奏:古代社会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规律较为固定。一日两餐的习俗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早餐和晚餐成为了主要的进食时间。
3. 资源*:在古代,食物资源相对有限,人们往往只能依靠当天的收成或者存储的食物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一日两餐的习俗也是一种资源节约的表现。
贵族与普通人在吃饭习俗上存在一些区别:
1. 食材选择:贵族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更容易获得各种珍贵的食材,如猎物、海鲜、稀有的蔬菜等。而普通人则以谷物、蔬菜和一些廉价的肉类为主要食材。
2. 餐桌礼仪:贵族在进餐时注重礼仪,如有规定的坐席次序、严格的用餐顺序和仪式等。而普通人则较为简单,注重实用。
3. 饮食环境:贵族通常在宽敞、精美的餐厅或宴会厅内用餐,有专门的仆人为其服务。而普通人则在家中或者简单的餐馆用餐。
总的来说,古人"一日两餐"的习俗是根据饮食观念、生活节奏和资源*而形成的。贵族与普通人在饮食习俗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食材选择、餐桌礼仪和饮食环境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9:0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李绅

这是我们小学就会背的一首很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盘中餐的珍贵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知有没有反思过,我们一天三餐到底这个习俗在古代是不是成立的呢?或者说古人又是一天吃几顿饭呢?

对于这个疑问,肯定很多人都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那肯定是一日三餐。毕竟饿了一晚上,早上吃个饭是最好的补充时间,然后早上到中午又过了那么长时间吃过中饭也是正常的,中午到晚上又过了那么多时间吃晚饭,是很合理的。所以按照正常的吃饭和最合理的吃饭时间,应该是一日三餐才对。

但可惜的是,在古代历史记载中,古人吃饭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两餐。可能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古人一天只吃两顿会不会肚子饿呢?贫苦老百姓吃不起就算了,为什么贵族一样这么弄呢?带着这个疑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一日两餐制度。

二、一日两餐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曰饔,夕曰飧”。这一段就很好地向我们表达了,在孔老夫子那个年代就已经是执行两餐制度,那就是早上吃一顿,晚上吃一顿,中间没有午餐。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两餐制度其实有着很明显的讲究,按照历史说法,所谓的两餐时间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讲究来的。由于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到了夜晚,只要太阳落山,大家就基本上回家睡觉,而等到太阳出来或者鸡叫的时候,大家又出来劳作。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奋的,在天亮以后立刻就起来工作大约过两个小时,到9:00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吃饭。可以说早上吃饭的时间是在9:00,这和现代人的8:00左右差距还是明显。

随后,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收工休息吃晚饭,晚饭的时间大约在7:00左右,都比我们现代人要晚不少。

因此结合来看当时的两餐制度,中间跨度极大,而且劳作强度也比较充足,可能会饿肚子。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涉及到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二、两餐制的自然原因

这自然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所有的生活节奏还要跟着节奏,都是跟着天来的。正如曾仕强教授在《易经》里面所讲,自从皇帝开始实行耕种制度以来,所有的劳动人民没有时间的概念,只能跟着太阳的运动而行动。太阳出来就出不来工作,他要落下大家就回家休息。

而且,由于当时古代农民特别的勤奋,因此早上起来以后,都会趁着干劲多做一点事情,然后再吃饭,然后整天累到已经动不了的时候再回家吃饭休息。所以,太阳的东升西落成为了两餐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原因。

当然了,这个自然原因还是一个辅助因素,因为人如果肚子饿了还是想要多吃饭的,自然无法决定人的主观意志,因此人为原因就来了。

三、两餐制的人为原因

其实,人为原因不是说哪位皇帝规定所有的人只能吃两顿饭,而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农耕经济虽然非常的发达,但是每一个农民其实都吃不上饭。

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皇帝的税收太重了,而且还需要长年累月的打仗,因此老百姓在工作的时候要交付大量的税收。要面对如此可怕的税收,而且还要面对家里面那么多人吃饭的问题,所以老百姓只能尽可能地压缩吃饭的时间来尽可能的工作。

所以,一方面是穷吃不上饭只能吃两顿,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所以迫不得已压缩时间。

对此,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所谓的早餐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第一次生火创造的新鲜食物,而所谓的晚餐,并不是在晚上上另外生火,再做新的伙食,而是直接吃早上做的饭菜。

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其实真的非常的艰苦,所谓的两餐制度,那真的是让人揪心落泪。结合开篇所说到的悯农,那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代人能够吃上一天三餐,应该好好珍惜。

四、贵族两餐制的缘由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古人是因为吃不上饭,所以没办法只能一天吃两顿,那么贵族为什么也实行“一日两餐”制度呢?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中国人的一个*作秀的概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贞观之治》里面,关于李世民向上天祈求降雨的仪式。

在历史记载中,太宗皇帝为了求雨,整个人脱了个精光,然后身上绑着鞭子,老老实实跪在烈日之下,如此保持三天的时间,然后累倒在地。这并非是太宗皇帝有SM的癖好,而是因为他要向天下人做出皇帝的姿态,皇帝想要以身作则,请求下雨,如果下了雨,那代表皇帝确实有人得,如果没有下雨,皇帝的姿态摆在那里,老百姓也不会格外生气。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再来看一下贵族的两餐制度,那就很明显了。

因为贵族在天子的号召之下要与民同乐,所以他们也实行所谓的两餐制度,想要与老百姓保持一致,这样大家就不会那么反感。但是我们可不要觉得这些贵族和李世民一样,甘愿受苦,他们可不是这样的人物。

根据史*载,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东京梦华录》,这些贵族,他们除了主食以外,随时都有水果点心,还有各种各样的稀奇食物来进行补充。因此他们和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没有吃的就真的没有吃的,而另一个是没有正餐,但是还有各种甜心。所以贵族弄“一日两餐”制度那真的是作秀,但是他绝对不会受苦,这和老百姓差别很大。

小结

看完这些历史记载以后,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感想。以前我们读《悯农》的时候,只会觉得粮食很重要,我们不能糟蹋。但是真的看到这些历史记载,我们不由得会感觉到一些心酸。古人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连饭都吃不上,只是想要活下去。

反过头来,他们没日没夜工作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最终无偿的流入到了贵族和统治者的手中,这个封建时代真的是一个吃人的时代,而我们历史上看到的那些辉煌,全部都是贵族的表现,但是却都基于老百姓的血泪。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可以吃一日三餐,我们也可以像贵族一样随意地享受这些点心,但是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庆幸,而应该要感到感恩。如果没有曾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我们就没有现代生活的如此的美好,而且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反思,如果没有孙中山的一些先辈的努力与奋斗,我们不可能打破曾经的封建社会,打破曾经的阶级社会,享受现在的平民时代。

因此,在和平的年代里面,我们珍惜一切,我们感恩一切,不要老是碌碌无为,而应该向往先辈,而应该努力的珍惜一切,做出更大的贡献来为我们的后人造福。

参考资料:《悯农二首》《论语集注》《东京梦华录》《中国通史》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手机壁纸花卉红色手机壁纸花卉 辽宁智能五芯防水连接器 军工产品浅谈——航空插头 xp电脑系统修复XP系统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表编辑器后打不开任何文件,无需重装系统,电脑盲都能用 粼基本信息 粼五笔怎样打? 【微科普】想变成光?先搞清楚光是什么吧! 手机被拉黑后打电话是什么提示? 物流管理专业对数学的要求高么 人类三餐的由来~~~ 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在古代是怎么形成的,古人吃晚餐吗? 古人曾经一日两餐,那么现在的一日三餐起源于什么时候? 一日三餐制是怎么来的 古代常识问题竟是这样起源的 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电脑无法打开excel表格怎么办 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日三餐是源自哪一个朝代的,又从哪一个朝代开始普及? 一日三餐是从什麽时候开始,是怎麽个由来? 新建excel2007文件打不开 显示小窗口播放没有直播录屏 “趟”字能换什么偏旁再组词 盒,豫,趟,零换偏旁能变成什么新字 趟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倘有什么偏旁? 涧,消,框,咳,稼,饶,淌 换偏旁组词 换偏旁组新字再四字词语。贱、怯、妮、淌、疆 淌,呻,揪,瞪换偏旁组成新字分别组词 照样子,换偏旁。贼、淌、怯、妮、疆。 淌、东、弟、者、令,加新的偏旁组新的词? 早餐的起源是什么 高通骁龙670和麒麟980比就像哪种和哪种东西比。 一日三餐的由来 网易云电台秋月哄睡怎么不见了 女生邀请男生用网易云一起听歌结果自己睡着了男生应该关闭吗? iPhone自己会播放歌曲?我用网易云音乐听歌,晚上睡觉前后台都关掉的,结果早上醒来发现一直在放歌 求网易云歌单,就是日本声优睡觉呼吸声音的那种歌。 最近每天都被附近的噪音扰的睡不着觉,怎么办? 2017年网易云音乐的报告,你有多少? 睡不着的夜晚有网易云的陪伴 网易云音乐,温暖陪你同行! 我昨晚梦见我捉了一只黄鼠狼,然后开门把他放走了? 太赫兹小神吹和电吹风的差别 生命之光养舱有什么作用?有知道的么? 博奥怎样取消默认目录 生命之光激光血疗仪可以根治脉硬化冠心病掉尾吗? 用了生命之光激光治疗仪是不是不用再天天吃药了?哪里有详情? 洫青激光治疗仪为什么被称为“生命之光”? word里怎么编辑目录,我编辑出来了,但前边有一个黑点,怎么去除? 为什么黑云母不同方向切面的多色性显著程度不同 谁能找到薛定谔 生命之光的演讲词? 嘉峪关方特关于生命之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