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袁”姓的起源?(详细点最好)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3 07: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08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按人口数量排序,袁姓人在世界居第33位
袁姓独立前:虞舜--胡妫满--申公犀侯--靖庚--季子阍--仲牛甫--圣伯顺--伯他父--戴伯--郑叔--郑仲金父
袁姓过渡期:庄伯--诸(字伯爰)--?(王父爰)--涛涂(辕宣仲)--选--?(选子)--突--惠子雅--颇 9代
袁姓独立后:颇之少子政(颇的小儿子袁政),真正立“袁”为氏。
(有袁姓后的第十代)
袁政以后:袁政--袁固--袁盎--袁焘--袁恭--袁良--袁昌/袁璋--袁安/袁滂---袁京/袁环/袁敞/袁赏---袁彭/袁汤/袁乔/袁隗---袁平/袁逢/袁成/袁贺---/袁绍/袁术/袁基/袁闳/---袁谭/袁熙/袁尚/袁干/袁耀/袁买/袁广
(道光8年《袁氏世考》)
袁氏是上古圣君大舜的后裔,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了十三世孙涛的时候,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并又世代都子陈国的上卿。同时,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而胡公满的这一支后代繁衍到后来,算起来要以袁为姓者人数最多,成就也辉煌。陈姓的最初发源地是周武王所封的宛丘,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淮阳县一带,则袁姓人士的最早来处,当然也就是这个地方了。不过,袁姓繁衍到后来,却成为了陈郡、汝南、彭城等地的望族,以后全国各地的袁姓人家大多是从这三个地方分出去的,而其中,又以河南、汝南的袁家最为神气,从两千年以前,便一直在我国历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头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是《史记》与《汉书》两*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盎,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大常,显贵异常。袁盎的成功之处,尚不仅此,他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官拜中郎将,而又以直谏而名重朝廷,也因为屡次以语言冒犯天威而被外放,甚至有一度还被免为庶人。我国民间十分通俗的一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是出于他在谏告汉文帝不可冒险驰下斜坡之时。他的大胆敢谏,还可以从一则故事中看出其大概:据说,有一次汉文帝与慎夫人同坐,与礼制不合,他就直谏说:"陛下独不见人尸乎?"果然,汉初戚夫人的那一段惨事,终于提醒了皇帝,一切应对进退都合乎官庭的仪节。
到了东汉章帝的建初年间,汝南的袁家开始大雷锋芒,前后一、两百年间,袁氏的人材辈出,有的在朝廷飞黄腾达,*厚禄,有的则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真可以说是满门荣耀,光荣无比。而且,其余荫更绵延到南北朝以及隋唐二代,使袁氏的后裔,一直享有重要的地位。怪不得后世学者要把他们拿来做为研究古代门阀*的一个主要个案了。
把汝南袁氏引领上青云之梯的,就是在汉和帝时,唯一能与当时飞扬拔扈的外戚窦氏相抗衡的名臣袁安。据史载,袁安守正不阿,*不避权幸,当时的天子大臣,都恃赖于他,真可以说是国之栋梁。袁安的发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背景的凭恃,完全是靠他自己苦苦努力出来的,给后世的国人塑立了一个自力更生、奋斗成功的最佳典范。据传,袁安年轻时的家境窘困异常,有一次流浪到洛阳,差一点被一场大雪所冻死。后来,幸亏将他从垂死边缘救活的那位洛阳令,举他为孝廉,并又在汉章帝的建初年间出任河南尹,在职十年,政尚慈爱,被朝廷誉为"孙宝行秋霜之诛,袁安留冬日之爱",并且自此扶摇直上,成为了汉室的社稷之臣。他的儿子袁敞,孙子袁阳,曾孙袁逢,也都显达富贵,四世三公,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江苏彭城称望族
江西的宜春地方,有一座袁山,隋、宋、元、明、清等朝,都因而有袁州之设。这座袁山的得名,也跟汝南袁家有一段渊源,原来,袁安有一个儿子叫做袁京的,少年时无意于仕途,于是就隐居于江南的一座山中,想来大概是由于当时袁氏的声誉正如日之天中,大家就把这座山命名为袁山,当时的豫章太守并曾为袁京立高士坊,看来当时袁氏的子弟想要隐居不求闻达于世,也是不太可能的呢!后来,袁京还是出山了,曾做到侍中。 袁京的儿子袁贺,也曾在当时出人头地,官拜彭城令,后来袁氏在江苏彭城之成为望族,跟这位袁贺不无关系。袁贺的儿子袁开,更以孝行与高节见称于世,曾经被称誉为"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可谓至贤矣!"袁间的儿子袁宏,则是一位以文章绝美和高超气节见称的高士,据说,他耻于其门族的贵势,曾改名换姓隐读于师门,后来并屡徵不起,在家过其飘逸的隐士生活。此外,袁安的曾孙袁逢,以宽厚笃信著称于时,最后官拜司空,使袁家的门第越来越高。接下去袁逢的儿子袁基,曾官至太仆,其弟袁隗,官至太传,满门的显官,当时袁氏的"高不可攀",实在不难想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09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按人口数量排序,袁姓人在世界居第33位
http://www.yuanscn.com/web/Article/culture/books/200612/267.html
这是中华袁氏宗谱网,有袁氏家谱.排行字辈.袁氏人文.袁氏论坛等,你可以去看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09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迁移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名人名家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