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立论、驳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0:38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参考资料:原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0:38
“上网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得到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我自己就在网上查到了一些资料,对写作文、设计班里的墙报特别有帮助。”
“这位同学,如果小学生上网看不良信息,玩网络游戏,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就影响我们的成长,你说是不是?”
“我爸爸说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我们当然应该上网,而且应该积极上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不法分子为了赚黑心钱,开起了黑网吧,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安全设备,到这样的网吧去,同学们的身心和身体都会受到伤害。”
……
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竞相发言,经常是一位同学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同学站起来要表态,好在大家对辩论的规矩还能认真遵守,往往是站起来最快、声音最大的一个就得到了这一轮的发言权。
这场辩论是北京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首届少先队代表大会热点论坛的精彩内容之一, 同学们就“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进行了热烈的辩论,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做了充分准备,参与辩论的热情非常高。
“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网络的创始人就是本着一个让人通过网络与其他人沟通的设计理念来设计的。既然网络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利用它去收集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正方同学、一位高高壮壮的男孩子站起来陈述观点。
“我想许多同学上网都是为了收集资料,那你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是这样想的吗?有些同学上网进行网络游戏,但是有些网络游戏是很不健康的,你知道吗?”一个秀气的女同学不客气地反驳他。
“我很同意她的观点,因为不能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很有效地其运用网络,比如有人喜欢网络游戏。”女孩子的观点得到了支持。
不过对游戏的看法也是因人而异,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对不起,我认为适当地上网,适当地玩点游戏也是可以的。”
一位同学举了个例子:“上网可以增进我们与同学和父母的关系,据我所知有一个同学原来很讨厌与家长沟通,但当家长知道了他的QQ号之后,就悄悄作为他的一个QQ友与他聊天谈论心里话,谈论网络知识,从此他与父母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反方的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你敢保证每个同学上网的方法都是很正确的吗?而且我们都是未成年的小学生,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辩论交锋进入白热化,孩子们更加急于表达,渐渐地有些“不知所云”。
“网络游戏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一叶障目,*爷爷也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我知道有一种软件可以控制上网时间,如上网时间超过三小时,就会自动切断调制解调器的电源。”
“那你能保证每个同学都会安这样的软件吗?而且三小时已经是很长了,这样对你的视力已经有很大损伤了。”
“现在有一种电脑屏幕防护层可以保护你的视力。”
“计算机是对我们汉字的侵略。”
“但我觉得在网上查资料要点击鼠标,并不需要打字。”
好在小主持人还是保持了清醒,她及时地提醒:“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大家有点跑题了。”
孩子们想到了求助于爸爸妈妈,他们把电话打给了一位同学的爸爸 —— 正在拉萨的援藏干部,他说:“首先表明一点,我个人就很喜欢上网,我在*,天高地远,交通不便,我需要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与外界沟通,你们花二小与*城关区第二小学的 ‘手拉手’活动也是我通过网络了解到的。我觉得小学生可以上网,因为上网提供了方便的学习方式,从静态的学习到开放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孩子们视野的开拓。但是,上网要有限度。”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叔叔说的对,记得去年开始我学会了上网,在网上可以与老师交流沟通可方便了。”
“我也是,每开次队会组织队活动,我都要从网上查阅大量资料为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添了很多彩。”
的确,就像孩子们讲到的,花二小在学生上网方面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专门开设了“信息课”,学生在学校的电脑教室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下载文字和图片。在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中,在少先队的各项活动中,学生们都能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和信息。
随着辩论进入尾声,小主持人提出问题:今后该怎么办?
孩子们纷纷表示:“上网时要有爸爸妈妈监督。”“公布绿色网络,上网时间要适量。”“我们也可以安装控制软件嘛!”
最后,在现场的共青团北京*中少部*郭新保表示,作为新出现的先进信息技术,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拒绝网络是不对的,但网络上内容庞杂,有些内容不适合小学生,所以同学们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文明上网,让网络为我们的成长服务。
嘉宾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更深一步的思考,有的同学建议调查更多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有的建议在全校进行讨论,最后,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