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黄瓜结果期主杆叶柄流胶是什么病害引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5: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2:27
蔬菜病虫害
一、苗期病害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幼苗。
(一)猝倒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空气潮湿时,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而别于立枯病。
发生特点: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管理水平。病菌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15~16℃。
发病最适宜土温10℃,低温、高湿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秋季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或早春土温偏低,相对湿度大,通风不良或苗床浇水过多,土温15℃ 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发加重该病的发生。幼苗子叶中的养分已耗完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最易感病的时期。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用50%多菌灵和福美双按1:1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或32%苗菌敌10克加细土10~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将2/3的药土撒于畦面,再用1/3的药土盖种。
2、种子处理:可用50%福美双3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甲霜灵或65%代森锌1500倍液与种子按1:3的比例混配浸种。
3、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
4、化学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拔出并喷药防治。药剂有:甲霜灵锰锌或雷多米尔锰锌或杀毒矾500倍液或普力克或龙克菌600倍液或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5~7天一次,连喷2~3次。
(二)立枯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苗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
发生特点: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可达2~3年,病菌发育适温24℃,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幼苗引起发病,播种过密,间苗或分苗不及时,造成幼苗徒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水份忽高忽低易诱发此病,从根部、幼茎和伤口侵染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参照猝倒病。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或50%福美双拌种。
3、加强苗床管理,提高地温,通风,防止高温高湿。
4、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7500~9000倍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50%根病克600倍液或敌克松或绿亨一号1000倍液。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发时,可用福美双800倍液和普力克600倍液喷淋,一般7天一次,连喷2次。
(三)沤根
症状识别: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育苗阶段或定植后)根部不发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时萎蔫枯,极易拔起。
发生特点:地温长时间处于15℃以下,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湿度和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时间长发生沤根,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变褐而干枯亡。
防治方法:
1、合理选地,雨后及时排水。
2、控制地温不宜低于12℃,应在16℃左右。
3、发现轻微沤根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必要时喷生根剂或油菜素内酸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瓜类蔬菜病虫害
(一)黄瓜霜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在开花至结瓜期较重,叶片染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变为淡*或*,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病斑的扩展受叶脉*呈三角形,病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亡。
发生特点:春季多雨、多雾、多露,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定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不及时,肥力差,地势低的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2号、中农1、3号、西农58号。
2、选地与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性能好的田块。
3、药剂防治: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60℅霜疫净 800倍液或安克锰锌或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
(二)黄瓜(西葫芦)白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点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病斑可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和变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褐色而枯。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和水传播,气温16~25℃。相对湿度80%以上,因通风不良,栽培过密,氮肥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合理密植,开沟排水,摘除老病叶,加强通风透气。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7~10天一次,连续2~3次,药剂有:40%福星600倍液或50%锈粉威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等。晴天喷药,喷雾足量、均匀。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进行。
(三)菜蚜(包括桃蚜、萝卜蚜、甘蓝蚜三种)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至深绿色。夏季个体腹部多为*,春秋季多为蓝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墨绿色。
发生特点:以成蚜及若蚜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整株枯.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用蓟粉蚜安2000倍液或大功臣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氰戊菊酯1500倍液喷雾,喷药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叶片反面,大功臣对豆类、瓜类较敏感,高温季节慎用。
三、茄科蔬菜病虫害
(一)番茄晚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发生特点: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和清除中心病株、病叶。
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好。药剂有:50%霜霉疫特净8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灌根。
(二)番茄早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园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密植,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用杀毒矾500倍液或扑海因或早疫晚疫灵1000倍液喷雾,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7~10天1次,连续3次。
(三)番茄青枯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2-3天后枯,植株仍为青色,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髓部变为褐色腐烂,用手挤压有白色细菌黏液溢出。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马铃薯块上越冬,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或细胞中毒,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30~37℃,最适PH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十字花科蔬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
3、药剂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绿乳铜灌根,每株0.3千克,10天1次共2~3次。或用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喷雾。
(四)番茄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有三种类型,①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多呈花脸状。②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花“巨”,植株不同程度矮化。③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③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小时后捞出放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或0.4%的杀蚜素喷杀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或用病毒希克800倍液喷雾。
3、生物制剂防治:田间操作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后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增强植株耐病性,还可提高产量。
(五)辣椒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为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蔓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园形或近园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软腐,干燥后叶片变为淡褐色。叶片脱落,果实染病后,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直接侵染基部,气温27~30℃时发病最快,在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的条件下,就可浸染发病。浸灌时,易造成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土消毒处理,用瑞毒霉或百菌清按每平方米8克加10~15千克细土拌匀,将1/3的药土施于床内,后将余下的2/3药土覆盖种子。
2、加强田间管理下,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拔除病株至田外集中处理。
3、药剂防治:定植后喷代森锰锌60倍液保护,初发病用霜疫灵8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0%安克锰锌1500倍液喷雾。
(六)番茄(辣椒、茄子)灰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发生特点: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集中处理病果、病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
2、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三个时期用药,移栽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喷淋幼苗,花期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加入0.1%的扑海因或0.2%~0.3%的甲霜灵蘸花或涂抹,结果期用20%惠多丰1500倍液或50%灰霉速净6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喷雾。
(七)辣椒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两种类型:①花叶坏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病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症,有的叶上出现褐色坏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出现黑褐色坏条斑,造成落叶、花、果,以致整株亡。②叶片畸形丛生,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脉褪绿,皱缩,凹凸不平,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花斑或坏斑,畸形,易脱落。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发生为害,传毒,可降低植株的抗病毒能力,病毒以接触摩擦,伤口传播(如整枝、摘果等)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选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20~30分钟,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用10%吡虫啉或0.4%杀蚜素防治蚜虫。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8%爱多收600倍液0.004%云大120水剂1500倍液,叶面喷施,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药剂有20%病毒A或1.5%植病灵或病毒希克等。
(八)茄子绵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病叶有明显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为28~30℃,湿度在85%以上发病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氮,重茬,长果形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抗性,在田外集中处理病果,与瓜类、豆类轮作。
2、药剂防治:初期喷药保护。用25%甲霜灵8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20%惠多丰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2次。
(九)侧多食跗线螨
形态特征:系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虫体较小,肉眼难以发现,为害症状和病毒病或生理病害有些相似。
为害特点:可为害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萝卜等。成、若虫集中在寄主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尤其是未展开的芽、叶和花器,被害叶片增厚僵直、变小、变窄,叶背黄褐色,油渍状,叶缘向下卷曲,幼茎变褐,丛生或秃尖,花蕾畸形,果变褐色粗糙,无光泽,出现裂果,植株矮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搞好保护地害螨的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生初期用73%克螨特或15%哒螨酮或1%阿维药素1000倍液喷雾。注意喷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
四、豆类蔬菜病虫害
(一)豇豆锈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小点,后期病斑*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
发生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气流传播,发病适温为23~27℃,湿度为90%以上,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最易感病,田间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豆类作物轮作。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高畦栽培,增施磷、钾肥,增强长势和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福星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锈粉威800倍液喷雾,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如粉锈宁7天,福星18天。
(二)豆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前缘色较淡,在中室端部有一个白色透明斑,在中室内及中室下方各有1个白色透明的小斑纹。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前后翅均具有紫色闪光。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6个,排列成两排,前列4个较大,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较小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
发生特点:该虫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成虫期7~10天,卵期7~3天,幼虫期6~8天,蛹期7~9天。成虫以夜间活动为主,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可在花蕾中取食一直至老熟幼虫,然后脱落土地中化蛹,或被害花瓣黏在豆荚顶部或脱落黏在豆荚上,蛀入豆荚为害,3龄幼虫开始大量排粪。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花期进行防治,从第1次花期每隔5天喷1次药,重点喷花蕾、嫩荚和落地花,在晚上6时后喷,药剂有:30%迅猛1500倍液或全杀2000倍液或5%抑太保1500倍液或2.5%敌杀3000倍液等。
(三)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略)
发生特点: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产量、质量,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世代重叠,可为害多种蔬菜。
防治方法:
1、黄板诱杀,成虫盛发期,用黄板诱杀,每亩15~20个诱杀点,2-3天换板一次。
2、药剂防治:一般4~6月底发生轻,7~9月发生重,当作物每叶平均有5头幼虫时,在2龄幼虫期前(虫道0.3~0.5厘米)喷药7天1次,连续2~3次,药剂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2.5%敌杀或75%灭蝇胺3000倍液或10%万斯3000倍液喷雾。
五、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一)白菜软腐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性病害,田间植株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常见症状是在植株外叶上,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先发病,初水渍状,后变灰褐色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俗称“脱帮子”并伴有恶溴,另一常见症状是病菌先从菜心茎部开始侵入引起发病,植株外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黏液,病株用手一拔即起,俗称“烂疙瘩”,湿度大时腐烂发出恶臭。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堆肥、害虫体内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通过自然裂口和虫伤口侵入传播。
防治方法:
1、品种与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蔬菜连作,提前翻犁、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
2、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水位低,肥沃的地种植,增施有机栏肥,及时拔除病株后用生石灰消毒。
3、防治害虫:及时防治黄曲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害虫,减少害虫为害和田间作业造成伤口。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或加瑞农750倍液,5~7天喷一次,连续3次,重点喷洒在病株茎部及近地表处,铜制剂对白菜敏感,不宜在白菜上使用。
(二)白菜类黑斑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结球白菜,普通白菜等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多从外叶开始,病斑为圆形的褪绿斑,后变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边有黄晕圈。
发生特点:高温、高湿发病重,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借雨水从表皮气孔侵入,先从下部老叶侵染,逐渐向上部向内部叶片发展,发病适温15~20℃,相对湿度75~85%,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秋季露水重,肥水管理粗放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扑海因或50%福美双拌种。
2、加强田间管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增施有机栏肥,消毒田园,深翻晒垡,收获后清除病残体。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抗霉菌素2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或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70%叶斑叶霉净800倍液等喷雾。
(三)菜粉蝶(菜青虫)
形态特征:其幼虫称菜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发生特点:幼虫食叶,1~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清而透明的表皮,3龄后可食整个叶片,轻则虫孔累累,重则仅剩下叶脉、叶柄,虫粪污染蔬菜,虫伤易引起软腐病的发生,喜食甘蓝和花椰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处理清除老叶、残株、杂草,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前施用三虫剪1500倍液或2.5%敌杀3000倍或菜蛾宝1000倍液或迅猛等药剂喷雾。
(四)黄曲条跳甲
形态特征:成虫为黑色小甲虫,鞘翅上各有一条*纵斑,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胫节、跗节黄褐色,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趋光性强。
发生特点:成虫食叶,以幼苗期为害最重,出土的幼苗,叶被吃后整株亡,造成缺苗断垄,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白菜受害,叶片变黑亡,并传播软腐病。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中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残株落叶、杂草、消灭其越冬场所和食料基地,深翻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环境,盖膜、避免成虫产卵在根上。
2、药剂 防治:成虫发生期用跳甲绝1500倍液或跳甲全杀净1500倍液或锐劲特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