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0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08
《祝福》是鲁迅写的小说,所以里面的人物都是塑造的人物形象其次也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作者对这个“我”是持有批评的态度。
是*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关于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关于“我”“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另一方面,小说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总结:《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9:26
在新旧思想碰撞的现实中,开启了有启蒙使命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忽视的盲点
“我” 也是鲁迅批判的对象之一
小说中的“我”是鲁迅塑造的人物形象,而不是鲁迅本人。小说中的“我”实际上是鲁迅批评的对象。每一部小说中的“我”形象都是不同的,但大多数是“读一本小小的书,懂得一点*,隐约感知不合理的社会,却不打算研究它,自然也没有决心改变社会同时,经济上属于旧秩序的受益者终于没有真正起床,即使他们笑功了,也笑了起来。比如,班上的每一个人都嘲笑一个家庭教育水平不高的女孩,或者他认为校规不合理,不想穿学校校服缩短头发。你不这样想,你不要笑她,但是当你嘲笑她的时候,你不去帮她,为了不失去同步,当别人取笑你的时候,你会笑的。
“我” 和祥林嫂的对谈
祥林嫂问他这个世界 - 死后 - 不管是否灵魂,“我”都目瞪口呆。虽然他的科学常识可以告诉他鬼神的妄想事迹,但他无法衡量一件事情的深度。这是鬼神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信仰,对于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疲惫不堪,受压迫,忍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屈辱,那么他的最终目的只是在猜想的世界中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息。但是你必须用常识告诉她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
新旧思想的碰撞
祥林嫂与“我”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就是在新旧思想碰撞的现实中,开启了有启蒙使命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忽视的盲点。普罗米修斯认为他们被盗了,并不一定知道这个火炬对奴隶来说意味着什么。地下火灾能够彻底地燃烧地球上的一切,是因为火灾不必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知识分子是不同的。当他看到自己的火把来到灯火的时候,他把火扑向了坑里,现实对于奴隶栖息地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新的地方,毕竟火不烧了,怎么烧呢。
总的来说,这篇小说的我其实就是一个暗喻,指中国近代史的那些新知识分子在新旧文化间的彷徨,彷徨而不知何处是归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1:01
书中的“我”并不是鲁迅本人。而是鲁迅创造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