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5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5:29
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获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
无论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它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对它认可,同样道理,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用处,感受它的价值,学生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认同感,从而学好它。例如在讲到一个数学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它并不仅仅是为了会做几道数学题,而是可以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当然数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医学、航天技术、气象学等这些学科无一不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学好数学,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善于发现周围的数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能使提出问题的学生解决了疑难也会促进全班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由于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例如在讲到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周围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运用学过的知识怎样计算这些长方形的面积等,通过这种比较实际的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应用意识、策略意识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意识标准,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这四个意识,才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才能使学生试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去积极探索。在数学课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题目,而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几个比较常用的方法,具体主要包括几种:
1、展示实物或模型进行举例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不强,而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小学生需要一些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长方体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组成,以及这几个面有什么特点,从而推算出长方体的面积公式。通过这种具体的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学公式的演变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画图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学问题,除了拿实物或模型来展示,数学中还有一个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画图。例如在讲到路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所求路程与速度及时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也能使学生直观明了解决数学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列表的方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还有一个很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列图表,通过收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把它制成图表,这样所有的信息即简单又明了,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找到答案。
4、假设的方法
说到假设的方法就不能不提数学中的方程问题,而所谓方程问题实质上就是利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已知某个沙厂每天的生产量平均为20吨,在不算节假日的情况下,这个厂一年的生产总量为6400吨,问这个厂一年的的休假有多少天?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方程很快解决。可以假设这个厂一年休假x天,那么一年的生产量6400=20×(365-x),进而解出方程x=45天,得出一年的休假天数为45天。通过这种假设的方法往往能够省略很多的计算步骤,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5、总结规律的方法
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在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规律性的问题,于是在做题时会经常用到各种已被证明的定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教给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
四、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努力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普遍自制力较差,这时就需要*的约束,在学校时教师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而在校外,就需要家长担负起这个责任了。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零花钱,并做一些记录,或者也可以让孩子对整个家庭的开支有所了解,并为家庭制定一个收支计划等,这样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又可以使孩子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使孩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数学课的开设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但是,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思维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促进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5:29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
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多角
度的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案;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训练学生罗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