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满清因为什么战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0:34
1895年4月17日,当李鸿章大人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之后,亿万中国人的口水不约而同的对准了他老人家,这个可怜的老头又替爱新觉罗家族背了一次黑锅,而这一次李大人的黑锅背出了水准,因为正式这份《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促使《马关条约》产生的无疑就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那么为什么败的会是中国呢?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维新之后日本虽然建立了西式军队,但是在其军队当中仍然盛行着其传统的武士到精神,且士兵对于天皇是绝对的忠诚,可为其而死,所以其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的强悍的,而且由于受自然条件的*,日本早已垂涎中朝两国的丰富的资源,于是日本制定了一个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同时大力发展海军,从1890年开始拿初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建立和发展近代的海军,其宗旨是以超越北洋海军为目标的 ,到甲午战争前,这一目标已基本达到。
可以说日本对于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他们不惧怕战争甚至渴望战争,因为这一战不但可以掠夺殖民地抢夺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机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此战日本可以说是以国运相赌,若胜便是羽化成仙,若败则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日本是抱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心来的,他们不是来挑起战争的,而是来拼命的!
反观中国,此事中国古代官场的土特产品------党争,再领*,帝后二党斗得是不亦乐乎,根本旧无暇顾及日本,或者说根本就没把这些倭奴放在眼里。统治集团内部的失和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了战局的。
其次,清军三军主将能力平平。
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清军失利,而黄海海战的失利并不可将全部责任推到军费被挪,操练不勤等问题上,北洋舰队主将丁汝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排兵布阵上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隔行如隔山,让一个陆军的将领去指挥海军,这大有中国足球长期把持在一个从来都没有踢过球的人的手中一样,胡闹!
平壤战役未始,主将叶志超狂奔数百里,渡过鸭绿江;日军将攻旅大,旅大主将赵传业随即乘船逃跑,等等,诸多的跑路门,涌现出了诸如叶跑跑、赵跑跑这样的长跑将建,可见但是一些战略要地的清军主将真的连酒囊饭袋都不如啊!虽说主将逃走后仍有许多的军官力战拒敌甚至是以身殉国,然而主将一跑,人心即散,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终不成气候。
三、清*的军队腐化堕落,战斗力低下
清*的军队主要分为三种:八旗军、绿营军以及后来的地方团练,如湘军、淮军等。八旗军自不用说,拥有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大爷们当兵不过是走个过场,哪有人去拼命啊,同样的老牌军队绿营军也是自甘堕落,战斗力低下,而在*太平天国起义中崛起的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团练武装虽说当年战斗力十分的强,是什么所谓的“反*的急先锋马前卒”,但是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他们变了,战斗力低下,而且军官们克扣兵饷,士兵怨声载道,毕竟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嘛,而且在湘军中产生了早期的哥老会,这更加的影响了其战斗力!
而且清军营务废弛,疏于操练,当兵之人多为市井之徒,插科打诨一个顶俩,打起仗来却是一群熊包,毕竟战场上你面对的是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啊,而在街上用钢管和砍刀斗殴的伎俩是对他们没有多少杀伤力的!
当然了,清军并非全部如此的颓废,当中虽有几支善战的军队,但是没有兄弟部队的任何支持或者只是在精神上给与支持这是明显不够的!战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只有全方面配合的好才能赏心悦目的艺术,但可悲的是,清军一方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艺术家。
反观日军,他们大部分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无论是射击还是肉搏,以及其它的军事技术上都是十分的精湛的,而且当中有许多人世代都是武士,他们自幼接受严格的武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虽说日本武术大部分是借鉴中国的武术,但是经过几代日本人的不懈努力,日本武术已自成一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军人拥有着浓厚的武士道精神,以杀身成仁报效天皇为至上荣誉,一群亡命之徒前来拼命,估计即使常山子龙复生心中也难免生惧。而正是由于这种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军官深受其害,每每冲锋在前,这样难免死伤,但是事实证明,将领们喊着:给我冲,和跟我冲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一群不怕死的军官,领着一群不怕死的士兵,来和个把不怕死的清军掐架,先甭说别的光比人手都吓死你,一经接触便知道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了!
四、寄希望于他国调停
在战争开始之前清*派大臣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斡旋,把自己的家事寄希望于外人来解决,真是疲弱啊!
而那些帝国主义列强此时正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国呢,因为伟大的大英帝国的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无需出兵,日本的侵略利益他们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所以这些西方的大爷们面对清使一面表示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们的,一面祈求耶和华一定要让日本人胜利啊.
中国人此时显其迂腐,对付那些*老流氓,利益大胃王,怎么能讲那些仁义道德呢?殊不知最后口水费了不少,但是作用似乎不大,帝国列强终未出兵帮助清*或者是照会日本*照顾点清军的面子,他们仅仅是在精神上支持清*,可惜清*不是阿Q,不会精神胜利法,最后惨败!
五、会党党徒无法认清形势,助日败清。
利用会党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886年8月日本军人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主动接触会党,“通过秘密交往,了解其志向所在”,“培养实力,以备不时之需”,可见此时的日本人已准备从内部攻陷清*的国防。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关日方利用中国会党的情报不断送达清*,1894年9月18日,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闻倭顾问大隈条陈,···东三省为中国发祥地,···驻韩兵马,宜注意东三省,一面与平壤华军交战,一面攻夺东三省···料中国各省会匪同时起事,再密谋某某国侵华边疆,俾华糜烂而后已。”
日本在当时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激化之时蓄意利用会党反清复明的思维定式,模糊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企图寻求汉奸来策应,配合他们发动的 侵略战争,其用心是十分的阴险狠毒的!
日军利用会党的情报进一步加深了清*对会党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反过来又促进了清*对会党的*和利用。如在当时的两广总督李翰章看来“国内的敌人远比来自国外的进攻更危险”。
但是在前线清军屡遭挫败的现实面前,清*决定在长江各省招募新兵,仅从安徽、湖南、湖北就招募了约30万人,其中“长江流域的主要会党哥老会的大部分成员都被征兵,送往前线了”但是这些人加入清军之后,前线清军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驾驭,哥老会在关外各路清军中的频繁活动,导致军心不稳,军令不行,战斗力进一步的下降,内部不稳濒于解体的军队是无法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
总体上说,甲午战争时期在各色清军阵营中的会党分子漫无纪律,战队里十分低下,根本就无法完成抗日御侮的历史重任!
从以上的五大原因中可以看出,清*当时是面临着一个内部腐化堕落加上会党不明就里被外人所用,一个烂摊子。而此时的日本是处心积虑,加上内部团结,一心来砸这个一直以亚洲老大天朝上国自居的外强中干的老大哥的场子,中国岂有不败之理?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是历史的必然。内部的极度腐化,外来力量的强大打击,中国的失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无法去改变历史的既成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再让历史重演,努力发展国防,加强内部的团结,严惩腐化堕落,中国必可繁荣昌盛!历史不再重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0:35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制度,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实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清军失败的主要症结
军事思想落后,组织指挥笨拙,远不能适应近代作战的需要
脱离群众,不支持人民抗日斗争,是战争失败的基本原因
军队*,纪律松弛,装备不良,训练不足,造成清军战斗力低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0:35
在19世纪下半叶之前清中国仍然是比日本要强的,那时满清与日本一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日本后来的革新运动搞得非常成功。满清败于日本是因为当时的满清太腐朽*了,虽然满清于1860年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无法挽回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更为讽刺的是,中国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时间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要早,日本的明治维新令日本踏入了强国之列,实力已大大超过满清。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覆盖思想经济*的全面变革,中国至新文化运动之前向西方学习都是单方面的,这就是失败之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0:36
第一,朝廷腐朽,*的行政能力差,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第二,朋党林立,战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李鸿章有私心,想保存淮军的实力,不让死战,第三,治军松散不严,军士在炮塔上晾衣服,完全没有严肃认真的作风,主帅只挂住买地养小妾。唉……焉能不败,百年屈辱,自斯日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2 20:36
上层*,闭关锁国,战争观落合当时的潮流太多,战争比的是武器,军人素质,战略战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