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寿县瓦埠湖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7:1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8
构造湖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8
安徽省寿县瓦埠湖是怎么形成的?
构造湖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
编辑于 2011-06-27
查看全部3个回答
4月云南玉溪抚仙湖优惠楼盘详情,房源真实!
值得一看的云南玉溪抚仙湖相关信息推荐
云南玉溪抚仙湖特惠房价/精装户型/团购折扣,详情请致电售楼部!
马上提问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1条评论
热心网友1
牛*
评论详情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景德镇瓷器「京东」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多快好省,品质优选!
景德镇瓷器「京东」品牌好货,一站购全,正品低价,畅选无忧,闪电送达,尽享非凡好体验!
广告2021-04-27
寿县瓦埠湖大桥规划
6月4日,省直四总支、六安市支部和*会机关支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寿县就瓦埠湖跨湖大桥和正阳关跨河大桥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调研。调研组还邀请了省直工委*部彭洪泉*随行指导。联合调研组一行首先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县*副*刘威关于两座大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情况介绍,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随后,调研组还前往瓦埠湖跨湖大桥和正阳关跨河大桥选址地点实地考察了道路交通状况和周边经济社会环境。调研组认为,制约寿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淮河和瓦埠湖的天然阻隔,割裂了寿县与皖北地区、瓦东与瓦西的地域交通,造成诸多交通死角和社会民生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寿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立项建设瓦埠湖跨湖大桥和正阳关跨河大桥,对于改善寿县的交通状况、促进寿县的旅游开发、改善寿县的民生安全、推进寿县的美好乡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研组建议,县委、县*要充分把握当前寿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的战略机遇,综合利用国家和安徽省的流域综合治理、引江济淮、大别山连片开发和扶贫开发,以及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优惠*,扎实稳妥地推进大桥建设项目的立项和资金筹措工作。调研组同时表示,将充分发挥致公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围绕瓦埠湖跨湖大桥和正阳关跨河大桥建设项目向*建言献策,协调致公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两座大桥的项目建设,为寿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69赞·2,361浏览2017-11-26
谁有安徽省寿县瓦埠湖的资料和照片?
面积 16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1.70米,平均深度3.0-4.0米 成因类型 构造湖 瓦埠海拔17米,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钱家滩以下为东淝河的尾闾,河长15公里,有两股水道,一是老河,底宽52~56米,水深3米,泄水流量53立方米每秒;二是新河(1951年开挖),底宽18米,水深4米,泄水流量78立方米每秒。瓦埠湖是淮河中游蓄洪区之一,1954年决口,7月26日最高蓄洪水位达到25.9米(计划最高为22.0米),总蓄洪量38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856平方公里。湖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出水流入淮河。 瓦埠湖位于淮河右岸。寿县境内,东淝河的中游,河湖一体,为河道扩展的湖泊。受南北不均匀升降运动,黄河南泛河口段被淤,洼地积水逐渐形成。瓦埠街(现为瓦埠镇)滨其右,故名。湖面跨寿县、长丰两县及淮南市,主要在寿县境内。湖区南起白洋淀,北至钱家滩,长5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公里。正常水位18.0米,水面积156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5.5米,相应容积为2.2亿立方米。 主要来水南有东淝河,流域呈扇形,属丘陵区。西自龙穴山,东北至吴山庙江淮分水岭以北的来水,分两支汇入瓦埠湖,一支源出肥西的大潜山,一支出六安的龙穴山,两支于董铺汇合后进入平原,至白洋淀进入湖区;东有瓦埠河,亦称沿河,即古阎涧水;西有陡涧河。湖水经东淝河下段于寿县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1951年建),北流至赵台子注入淮河。总控制面积4200平方公里。 1951年治淮工程中,瓦埠湖被列为淮河中游四处蓄洪区之一,计划蓄洪水位22.0米,总蓄水量12.9亿立方米,水面积386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未进洪前湖内最高水位已达23.29米,蓄洪存在不少困难,1954年以后从未进过洪。 东淝河闸进洪退水两用,另有船闸(1992年建)沟通淮河。 瓦埠湖原是东淝河中游一段河道,由于淮河遭受黄泛淤积而逐渐形成湖泊。东淝河的上游是起伏不平的丘陵,中下游地形逐渐趋于平缓,远在1500年前的北魏郦道无暮的《水经注》中,东淝河已有“水积为阳湖”的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家鼐重修寿县沿城石堤及东门桥, 以后立的碑记有:“寿州为淮南重镇。北负山、西节湖、湖之外长淮限前。东津渡汇东南诸水,由城东绕西北、循山麓而与淮水会。隔隔数十里瓦埠湖,芍陂塘诸水利,盛涨时,亦汪洋巨浸。其水皆以淮为归”。这是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瓦埠湖的名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南安徽全图》(第二十二图),已注有瓦埠湖, 其面积约32km2。可见,瓦埠湖原来只是在大洪水时成积水区,真正形成湖泊还是淮河遭黄泛以后,近百年来才逐渐扩大演变成现状的湖面。据1951年东淝河疏浚工程总结称:“东淝河纵贯寿县的中部,长六十多公里,中游靠瓦埠镇的西边,地势开阔低洼,广袤约达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大水停潴则蔚然成湖,故又名瓦埠湖”。在1938年黄泛以后,东淝河身普遍淤高二至四公尺以上,瓦埠湖冬春无法外泄,滨湖田亩麦作年年被水淹没,广大的富乡变成了严重的灾区,治淮委员会成立后即把疏浚东淝河工程列入第一期施工范围内,目的在排泄春季湖水,保证原有滨湖十三万余亩良田之麦收”。
10赞·1,529浏览
安徽省寿县窑口乡简介
安徽省寿县窑口乡简介: 安徽省寿县窑口乡濒临瓦埠湖,位于寿县城南10公里处,毗邻寿春镇,南与堰口镇、陶店回族乡接壤,东与淮南市及长丰县隔湖相望。全乡耕地面积6.5万亩,人口33981人,辖1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203省道纵贯南北,地理条件独特,水产资源丰富,经济环境优越。在“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和谐窑口”目标的感召下,窑口乡利用本乡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前景。 窑口乡历史遗迹盛多,仅1994年10月县文物部门通过普查记录在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8:19
天然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