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孤桐》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2: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1
孤桐
宋 王安石
天质自不群,孤高立霜雪。
钝拙辞林万,微明入笙 sacr。
虽无桃李颜,气味深可寻。
大音易以出,小音难为闻。
大匠无弃材,寻方然未仁。
质问难可陈,岂得非纯钦。
凡物有其形,因形而生文。
大音希众鸣,大爱无劳勤。
以古制四夷,令知德不驯。
就中声能尽,最少名所亲。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道之以为言,歌以当吾琴。
前六句表现了梧桐树的特点。“天质自不群,孤高立霜雪。”没有桃李花那样的艳容,先给人一种高傲不俗的意象;不只是在春天和群芳争艳斗妍,更为可贵的是它“立雪欺霜”傲迎冰天雪地而卓然r其貌其形。这两句又好比写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且傲然矗立,毫无畏惧。 “钝拙辞林万,微明入笙 sacr。”就像那大器晚成的人一样,桐树的成材非一朝一夕之功。“微明”极写桐树的内在气质:在笙、 sacr等乐器上,桐木的声音最为明显。这两句与前两句相辅相成:前两句写桐树的外貌傲然挺拔,这两句写它的内在气质高洁不凡。“虽无……深可寻”一句转折指出:它无桃李之花虽然给人以遗憾,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音易以出,小音难为闻。”紧承上句而来,进一步写梧桐树的内在气质:能发大音却不在众鸣之列;而那些只发小音的动物却反而常被人们所称道。 “大匠无弃材,寻方然未仁。”运用比喻手法说:好的工匠是不会轻易丢弃材料的;但若按照一定的方形去寻找材料的话,那么就会因为不合乎方形而认为是不成材的。这里是说:人各有才用,只怕没有很好地发掘:如果扬长避短地使用它,就能发挥其最大的才能。 “质问难可陈,岂得非纯钦。”这两句是作者自谦之辞:质询梧桐树本身的情况已很难说清楚;人们对梧桐树的厚爱哪里又是单纯出于它的本性呢?“凡物……劳勤。”作者又以梧桐树与桃李相比: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是外在的特征;而美名、声望则是由它的内因决定的。“大音希众鸣,大爱无劳勤。”又比喻说:像梧桐树这种“大音”是很难与一般小鸣者一起发出人们所共赏的音响的;而它所具有的“大爱”则表现在不劳之勤上:树对人没有任何所求.任凭人们砍伐或加工利用.这里作者又借梧桐树的这些特点来比喻自己甘愿受难而不辞辛劳地为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抱负而奋斗终身。“以古……驯。”意思是说:要以古代那些通过制作琴瑟而使远方的人归服的人为榜样;要用自己的言论来教化四夷使人们都成为有德之民。 “就中……所亲。”作者在此用反语讽刺那些妒贤嫉能的小人: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小智小慧来衡量别*智大慧之所在。 “往者……可追。”作者借此表达自己辞相位、退江湖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道之……吾琴。”作者以琴喻己.说明自己虽然退隐江湖但仍会以此道(治国安邦之道)作为自己的言论;仍会用它(琴)来歌咏自己爱戴的君主和朝廷;表达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尽忠效力的决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1
写了孤桐的挺拔、正直、茂盛、虚心等特征
通过写孤桐,表现自己在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正直虚心、坚强有力、品格端正,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的决心和意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2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以形象的孤桐自喻,却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志存高远,正直不屈,“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