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5: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8:18
狄楚青维新变法前后拜康有为为师,并且与梁启超有深交。康有为“公车上书”时,狄楚青是追随其左右的众举子之一。1904年自日本回国,狄楚青便回到上海,筹资开办了要革新中国*的《时报》馆。《时报》的总主笔为罗孝高,广东省人,他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的同学,亦是康、梁推荐来的代表。
《时报》的读者对象定位于教育界、文艺界、出版界的知识阶层。所以它一出版,便以对开四版,两面套红印刷的活泼版式及*澎湃的文字而大放光彩,吸引了广大的读者。*一致称其为报业中的后起之秀。在上海本埠虽不及创刊悠久的《申报》、《新闻报》的发行量,但在北京、苏州、杭州三地设有分馆。当时的知识阶层,都以看《时报》为荣。各大书局的出版书目、商务印书馆所发行的教科书、新出版的杂志广告,都刊登在《时报》上。尤其是商务印书馆每日出书两种,其征订广告必登在《时报》的报头之旁。各学校招收学生,为每年两期,也专登《时报》,它报不登。
《时报》在中国报业史上,有三个首创:
一是专电。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通讯社,报纸要得到政界的重大事件,特派专人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将每日采访到的政界要闻发专电到报馆,一般大都在深夜一两点钟。第二天以独家新闻的形式付诸报端,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自《时报》有了自己的专电后,别报争相效仿。到后来,各大报馆都在北京设立了通讯机构名为“通讯处”。
二是特约通讯记者。《时报》将一些有*视野、善于把握分析时事局势而文笔不错的文人,延请为“通讯记者”。《时报》的第一个通讯记者为黄远庸,字远生,江西人氏,前清进士,曾留学日本。他与狄楚青很熟悉,和《时报》的本埠新闻编辑雷继兴,同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同学。袁世凯执政期间,黄远庸因在所办的报纸上撰文反对其复辟称帝,开历史的倒车,遭到*,从而出走美国,后仍被袁世凯的爪牙暗杀于美国的旧金山。继黄远庸之后,著名报人邵飘萍、徐彬彬也相继做过《时报》的北京特约记者。
三是副刊。《时报》副刊创立之前,报纸上所刊登的小说、诗词、杂文、小品文之类的文艺作品,都刊登在专电新闻之后。外埠新闻编辑包天笑先生,看到许多喜欢文学艺术的朋友,常弄笔投稿于《时报》,弃之不用甚为可惜。便创议别开一个栏目,名字叫做“余兴”,专门刊登新闻、论说以外的杂著。包天笑先生将这一创议向狄楚青提出后,他非常赞同,即命包天笑担任主编。此栏目一开,投稿者非常踊跃,生活小品、游戏文章、幽默笑话、讽刺歌曲,可谓庄陈杂谐,五彩缤纷,矜奇斗巧,趣味盎然。近代文学史上有名的范烟桥、周瘦鹃,即在此时涌现出来的。《时报》首开“余兴”副刊的先河,《申报》、《新闻报》自不甘落伍。《申报》开辟了副刊“自由谈”,《新闻报》的副刊则称为“快活林”。
后任有正书局经理。影印各种书、画、碑、帖,于传播艺术,贡献颇大。曾藏元王蒙青弁隐居图,为海内剧迹。间作山水,书法晋人。后专研佛学。喜诗词书画。有《平等阁笔记》、《平等阁诗话》、笔记、清代画史补录等。1911年至1912年,他在有正书局石印了《红楼梦》戚本,并最早对《红楼梦》脂本和程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来他专研佛学,于1912年10月在上海创办《佛学丛报》期刊,由上海佛学丛报社出版,有正书局发行,濮一乘任编辑。1920年,狄葆贤因病将《时报》转让给了黄承恩(字伯惠),1921年由黄承恩正式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