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豪放词的异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23: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0 23:15
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
词人的创作与其生活和性格紧密联系,词人的生活状况及性格特征无不在词作上留下痕迹;同时,创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影响了词人情感的彰露和表达。故词风亦不一致。苏、辛两大词人虽被后人同归列入“豪放派”,然仔细究察,两人词风实有相异之处,总的来说,则是:苏词旷达,辛词豪放。
无论如何,苏轼与辛弃疾都是中国诗坛上不可多得的一流大诗人,他们的诗歌,旷达的也好,豪放的也好,抒情的也好,都为中国的诗坛增添异彩。有人说他们都属于“豪放”一派,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前人这样说是因为看到了两人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纵才使气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当然也有人认为所谓的“豪放派”并不存在,于是关于“婉约”“豪放”的争论喋喋不休,直到现在也没有辩论出个结果来。其实,这种“婉约”、“豪放”的划分无非是人们根据诗人的大致特点加以划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论词时的方便,因此,“婉约”也好,“豪放”也罢,不过是个粗略的分法,并不是说苏轼和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他们的诗歌就完全是同一类型的,都是那种完全大开大合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这种看法就完全丧失科学性,如同将人简单的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好人”就一定是浓眉大眼,“坏人”则一定是獐头鼠目,这样就未免太过粗疏了,苏辛二人除了共性之外,由于性格、环境、经历、历史背景等种种的不差异造成了他们在诗歌上的差异,苏轼是豪放中带着豁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带着种种百转千折的愁苦,因此苏轼自是苏轼,稼轩自是稼轩。都说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此言不虚也,可以说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和国家的不幸,使得诗人心中有无数难浇之块垒,不吐,则郁闷之气结于五内,总要找一个可以宣泄的渠道,于是他们心中想说的话就凭借着诗兴汩汩而出,其势不可阻挡。如果苏轼不是生在积贫积弱的时代,他就不会一心想要革故鼎新,如果他没有这种远大的*抱负的话,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冲突矛盾,那么以苏轼的才华,稳稳地当他的大学士,闲来写一些风花雪月的小词陶冶一下性情就不会有什么怀才不遇的失落、颠沛流离的辛苦,当然也就不会开“豪放词”之端,最多也就是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罢了。辛弃疾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家仇国恨压在心上,他也不会有什么壮志难酬的苦闷,当然,也就不会有气魄如此之雄大的辛词了。万幸的是,他们前后呼应,彼此之间并不孤单,由于苏轼早于稼轩,因此他承担了开源的历史任务,而稼轩则起到了承流的作用,苏轼变温婉的晏欧词儿女之词为士大夫词,辛弃疾更是用他那慷慨豪迈的感情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壮歌,分工虽有不同,但是在他们的共同的努力下,扩大了词境,抬高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他们的贡献同样巨大,难分轩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00:33
苏轼不是完全的婉约,文人气质更胜,辛词则武人气势强。苏轼词中有文,辛词多好用典。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草莽壮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1 02:08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苏轼生活在百姓和乐,生活安宁的北宋,他所成长的过程可以说一直是比较顺利的,父亲,兄弟也如此,乐观旷达的性格自小便养成,所以即使日后由于仕途、与亲人爱人离别而陷入悲伤,却也是哀而不伤,处处向世人展示自己乐观的一面,这一点与李白有些相似,无论怎样大起大落,他所过的生活却也一直是安逸的,所以无论是诗或词都是豪言壮语,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
而辛弃疾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南宋,社会风气差,又动荡不安,他就像民族战士一样处处想要维护自己国家的权利,所以他的词多数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他的思想感情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扩展到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所以更显大气,磅礴,而又因战火的渲染而悲壮
官方材料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辛弃疾内容扩大,题材拓宽。写*,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要广泛得多。
其原因有下:
1、苏轼的个人经历与性情、思想状态之分析。
1))苏轼豪放词特有的飘逸高旷并非来无根由的,外因取决于他一生仕途的坎坷。尽管一贬再贬而浮沉不定却终身在任,这磨砺得他为士意志消沉而少争,但始终还保留达观的积极心态。
2)苏轼之所以豪放的思想基础是因为他喜读《庄子》,并且从小受到受着良好的儒家“修齐治平”教育,加之其天资聪慧,将佛、儒、道三家的思想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理性、大气、飘逸的思想性格。
总之苏词是苏轼在北宋个人仕途和个性趣味基础上的挥发,是时代和个人性情共同造就的结果。苏轼的豪放的“放”是他个人学识和兴趣与美伦美奂的天资完美的融合
2、辛弃疾的个人经历与性情、思想之分析。
辛弃疾有不畏权贵、坚持抗金的精神。从侧面也展现出他直干九宵不轻言放弃的“豪”气,深刻地象征了他作为一位彻底的爱国志士,从未把“国”与“家”的大义忘却。这一点也是苏轼所没有的。辛词是辛弃疾在南宋动荡的时代下创作的,加之他个人强烈的国家与民族意识,辛弃疾把自己的创作深刻地植根于社会、民族大义,这和苏轼给人的印象--纯粹的“文人”是不同的,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3、根源概有二:
一是苏轼和辛弃疾个人的因素,包括性情、学识、兴趣和经历;
二是北、南宋两个时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