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1 13:57
(一)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火山活动为冀北南大岭和辽西兴隆沟期火山喷发作用,由基性、中基性至中性岩组成,并以中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辉石玄武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粗安岩和英安岩;岩浆侵入活动为零星分布的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属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的基性—中性幔源型岩浆岩系(表1-1)。花岗岩类岩体多数为复式岩体,由早阶段向晚阶段酸性程度增高,如辽西碱厂岩体,杨家杖子岩体等。该期岩浆活动为规模不大的基性火山喷发和零星散布的基性—中性岩浆侵入,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上地幔,地壳混入物较少(朱大岗等,1999;马寅生等,2002)。
在盘山一带出露晚三叠世末的盘山I-A型复合岩体,该岩体可划分为4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狼家峪单元、官庄单元、东罗庄单元和小盘山单元,前两个单元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后两个单元为A型花岗岩。在岩石学、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上,I型与A型花岗岩存在明显差异。I型花岗岩相对富碱(w(K2O+Na2O)=8.15%~9.50%)、铝(w(Al2O3)=13.05%~15.49%)、钙(w(CaO)=1.22%~3.02%)、REE、Rb、Ba、Hf、Tb,相对亏损Nb、P、Ti、Zr和Th。A型花岗岩富Si、全碱、Th、Nd、Rb、Hf,相对亏损REE、Ba、Sr、P、Ti、Zr,并具有偏高的w(Rb)/w(Sr)、w(Ga)/w(Al) 和明显的 Eu 负异常。盘山复合岩体具有低的初始 w(87Sr)/w(86Sr)值(0.70234~0.70628),负的εNd(t)值(-12.73~-15.70),表明岩浆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域背景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岩体定位于构造环境从挤压向伸展转折过程中,早期的I型花岗岩记录了挤压环境特征,晚期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伸展的构造环境。盘山I-A型复合岩体的确定,表明燕山陆内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末到早侏罗世经历过由挤压向伸展环境的转折(杨富全等,2007)。
表1-1 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活动序列
①牛宝贵等,2003;②邵济安等,2005;③权恒等,1992;④马国玺,1995;⑤Davis et al.,2001;⑥孙家树等,1994;⑦赵越等,2006;⑧罗镇宽等,2001;⑨杨富全等,2007。
(二)中侏罗世
火山活动为冀北髫髻山组和辽西蓝旗组钙碱-高钾钙碱系列岩浆喷发,以强烈的中心式熔浆溢流爆发作用为主,主要是一套中性安山质、粗安质岩石及英安岩组合,局部出现玄武岩,上部出现少量流纹岩;侵入岩以中酸性岩类为主,多数为复式岩体,岩体一般为大小不等的岩株、岩床及岩墙,未发现岩基。中-酸性复式岩体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酸性复式岩体一般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表1-2),如辽西山岳沟岩体。早阶段为闪长岩,晚阶段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该期岩浆性质是软流层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壳物质混入增多,显示出由伸展作用向挤压造山带岩浆作用的特征(朱大岗等,1999;马寅生等,2002)。
表1-2 与钼铜矿化有关的岩体主量元素成分表 wB/%
(三)晚侏罗世
该期次火山岩为冀北后城组、东岭台组、髫髻山组上部和辽西王家屯组,以中—酸性岩类为主,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局部出现粗安岩和粗面岩,侵入岩大多属于花岗岩类,闪长岩类较少,岩体以多阶段复式岩体为主,包括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及次流纹(石英)斑岩等(表1-1),岩浆分异明显。如冀北小寺沟岩体,中心相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边部常见有前峰期的闪长岩,而它们又被第2、第3阶段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次流纹岩所切穿,花岗闪长斑岩与钼铜成矿关系密切。岩体呈岩基、岩株状,也有呈岩床、岩墙、岩脉,少数为筒状岩体。该期中浅成至浅成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如中浅成寿王坟岩体、浅成的三义庄贾家营岩体及大庄科岩体均与钼铜成矿关系密切。
(四)白垩纪
本期岩浆活动继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后达到了高峰,岩浆岩遍及全区。火山活动为冀北的白旗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花吉营组和辽西义县组,岩石类型以中基性为主,晚期演化为中酸性,常构成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组合和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该期侵入岩以酸性为主,中性岩类少。花岗岩类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及次流纹(石英)斑岩等(表1-1),多呈岩株状产出;中性岩类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及正长岩等。如早白垩世甲山正长岩体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东段,承德逆掩片东侧,化学成分上该岩体富 Si、全碱、TFe、REE、Th、Ga、Nb、Zr、Hf,贫Mg、Ba、Sr、Ti,Cr、Co、Ni、V等过渡元素亏损,w(Ga)/w(Al)值大,w(Ce)/w(Pb)为6.12~13.41,富轻稀土,中等Eu负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形成于造山晚期岩石圈伸展的环境下,与地幔上涌有关,说明区域晚侏罗世的挤压缩短和地壳增厚转变为早白垩世的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杨富全等,2003)。
本期侵入岩多为独立的单一岩相岩体,复式岩体少(权恒等,1994)。该期侵入体与多金属、金、银成矿关系密切,如姑子沟银铅锌矿床、相广银矿床、红石砬金矿床等。
受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燕辽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早期以火山岩为主而晚期以侵入岩为主,总体成分由早期偏中性和基性组合向晚期酸性组合的演化。
(五)青龙县四拨子-六拨子钼铜多金属矿区及外围侵入岩
四拨子-六拨子钼铜多金属矿区及外围侵入岩发育(图1-4),东部的肖营子岩体为燕山期侵入岩,总体呈SN向,岩基总面积约310 km2,岩性主要为斑状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岩体南部与长城系高于庄组呈侵入接触,在岩体的接触带附近有小型矿点分布。再度侵入的杂岩体多在肖营子岩体的西部出露。如大东沟、六柱坪、六拨子花岗岩体,采桑峪、老商家等花岗斑岩体;三拨子西沟花岗岩、五拨子花岗斑岩、七拨子花岗岩、凉水河花岗闪长岩多呈岩株产出。工作区六拨子一带,由于受断块构造控制,致使侵入杂岩分布形成一圆环状,岩性为中粗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区内中—酸性脉岩(如石英斑岩脉)较发育。
图1-4 四拨子-六拨子钼铜矿区域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侏罗系;3—寒武系;4—元古宇;5—太古宇;6—花岗岩;7—斑状花岗岩;8—石英斑岩;9—正长斑岩;10—闪长岩;11—断层;12—研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