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5: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3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不太理解,自1956年颁布《汉字简化方案》后,成功推出了第一批简化汉字,至今已经60多年,无论思维还是习惯上早已适应了简化字,现在再嚷嚷回去,这是明显的倒退行为。
仅仅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友好而言,简化字已经赢了。再呼吁繁体字,实无必要。
一、从汉字的发展规律来说,本是就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又名真书、正书)、行书、草书,莫不遵循这样的规律。现在所说的繁体字,相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实在是大大简化了的汉字,怎么没人说回到甲骨文、隶书时代?
二、至迟在南北朝,已经产生一些今天还在使用的简化字。比如“万、无、法”等字已经出现在北魏书法名帖《龙门二十品》。“刘”字的书写在现存的元刻本《水浒传》中也能找到。这说明简化行为由来已久。
三、简化字的使用并不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的。早年的太平天国就大量使用简体字颁布律令文书。1909年的晚清,也公开鼓励使用简体字,发表了《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的倡导文章。
1919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掀起汉字简化热潮。需要说明的是,建国后推行的简化字,绝大多数都是在民间已经广泛使用的文字,而非生造。这也是1956年的汉字简化推行能够普遍接受的最重要原因。
四、从汉字的功能上说,本质是记录与交流的工具,当然要以实用性为主,笔画多、结构繁琐、书写费力的繁体字,实在多有不便。纵然因此失去一部分表意功能。
须知,没有简化汉字,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大幅扫盲运动不会如此成功,短短数年时间让几千万民众认识了汉字,时至今天,算是基本无文盲。说简化汉字普及了基础教育,并不为过。繁体字在这方面只会增加难度。
五、繁体字不会因为简体字的推广而灭亡,简体字也不会停止继续简化。楷书、行书、草书出现并流行后,比它们繁琐的篆书、隶书并没有消失,绵延二千年,一直有人在学、在写,总有人有这样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有文字传承的使命感。
同样,繁体字也总会有人爱,虽然退出历史与使用舞台,但总有属于它的小圈子。何况海外华人,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都有广泛的繁体字运用人群。一套主流,一套小众,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起来,你死我活,互不相容。
简体字的继续简化,也是形势必然的。虽然简体字已经简化很多,还是有不少难字、生僻字,奇奇怪怪的字。如“巤”字,“戜”字。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然越来越紧密,汉字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第一窗口。在简体汉字与世界的沟通尚且有极大阻碍的情况下,恢复繁体字是想进一步阻碍中国国际化?
只是从中国入世的角度,汉字也只能进一步简化。另外,在简体字普及的今天,随着手机的须臾不离,大家已经提笔忘字,握笔都成问题了,还在争繁体、简体,有什么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3
没必要,不赞成。如若如此,难道说象新文化运动好不容易普及开来的白话文,也要回到古文体吗?这是文化倒退的表现,更何况,这样一来,势必会让绝大多数人,不得不从小学一年级重头开始,学习繁体字,来适应文字变化。貌似一简单的倡议,却是会带来非要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在短时间内无助于文化的传播和提升,还会影响人们的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因为,固化的阅读习惯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要想改变,是会放大时间和精力成本的。
不去想着如何去创新,反而是费尽心思复古。与孔圣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的思想如出一辙。正是这种消极的思想,束缚的国人几千年,不求创新,裹足不前,只重视归纳总结古人前贤的东西,抑制了挑战权威和未知领域的精神,造成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而导致了至今尚有余痛的百年耻辱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演,乃至留后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穷二白家底,让我们至今都在不遗余力、奋发图强地努力追赶着,这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巨痛啊!
别以为,那几个仅有弹丸之地的岛域地区,至今仍在沿用繁体字,经济相对发达一些,就认为我们应该恢复繁体字应用,这样就能够体现出我们文化的先进性和发达性。其实则不然,这与繁简无关,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我们没有用繁体字,四十年的发展速度和成就,别说他们,就是众多西方发达国家也为之震惊,我们可是在工业化道路上,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事情。所以,恢复繁体字应用毫无意义,与其在这上面下功夫,不如把视线转回到当下乃至未来,努力创新创造一些能够造福人类社会的成果,不是更加有效务实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4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从古发展至今。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自从1956年成功推出简化汉字后,人们越来越习惯简化字。然而现在又有很多人呼吁恢复繁体字,关于恢复繁体字的必要性近些年来讨论热烈。
汉字从最初的繁体演变为至今的简体是历史的必然性,纵观汉字的发展规律,其实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汉字的研发本就是。本就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所以其实汉字不过只是一些符号而已,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正是因为有汉字的存在,几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不能离开汉字,比如从古流传至今的诗歌古诗文献等。汉字之所以从最初的繁体发展为现在的简化,其实是为了方便当时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落后的情况下,让贫困的人也能更大程度学习传统文化,加速扫盲的进度。简化汉字只是为了普及基础教育而已。而今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繁体字已经完全不是障碍。
这时选择恢复繁体字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现实在于愿不愿意恢复繁体字。
其实对于大家来说,繁体字和简体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现在大多数人真正需要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在用电脑和手机。现在的形势来看,很多人都是提笔忘字。简体字都会忘,如果恢复回繁体字想必很多人会更头疼吧!简体字的使用并不是从建国之后才开始的。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简体字颁布律令了。而在晚清时期,还公开鼓励使用简体字,并且发布了相关的倡导文书。然而1919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掀起了汉字简化的热潮,建国后推行形的字大多是已经广泛使用了的文字,并非凭空捏造。所以在1956年的汉字简化推行才能够被普遍地接受。
其实之所以呼吁恢复繁体字并不是人们心血来潮,而是有一部分人
有着浓厚的文字传承使命感,或是有人对繁体字产生了兴趣爱好,繁体字虽然现在不作为常用的字。繁体字演变为简体字就是为了方便,如果再变回繁体字会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这并不代表繁体字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像港澳台地区都是频繁使用繁体字的人群,繁体字只是成为了小众所喜爱的文字形式,并不是被勒令禁止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字包罗万象。简体字的出现只是为了能够更简单更为日常的去交流,而繁体字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表现,在简体字盛行的当今,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很多的寺庙对联和一些公司牌匾都是用的繁体字,其中的意义不仅是因为繁体字优美有立体感,更是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繁体字可以作为加分项目让有兴趣的人进行学习和使用,繁体字不会因为简体字的广泛流传而灭亡,简体字只是为了辅助中国文化更快国际化,所以没有必要争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5
建议恢复部落制度,这样就可以啃骨头了。繁体字复杂难写,如果有爱好学一学还好,但是全面繁体化,并没有什么必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5
之所以有人呼吁恢复繁体字是因为繁体字是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功绩是巨不可没的,在中国人的心中也是很神圣的,但是说到是否有必要性的话,我觉得时代在发展,文字的简化应该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我觉得繁体字在使用当中应该要被接受认可,而不能说运用在日常中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