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5: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08
赵母预判到了长平之战的最终结果。无论谁领兵,都会败多胜少,尤其若赵括领兵,就会是9成9的战败,到时候,自己儿子会成为战败的替罪羊,与其看儿子战死沙场,赵氏家族受到牵连。不如断了他的仕途,两权相害取其轻。
赵括母把儿子的短处揭露无余,所谓知子莫若母,赵母不仅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议论为将之道的见解也颇为高明。
如果这时候赵王有智慧,就该听赵括母的话,好好斟酌换将之事了。因为之前蔺相如,廉颇就已经给赵王提过意见,赵括只适合“纸上谈兵”。现在,连赵括的亲娘都亲自来揭儿子短儿了。说明,当母亲的一定是在自己家里劝过赵括推掉统帅之职没成功,才无奈进宫说这番话的,这些话,无疑会影响自己儿子以后的前程和名誉。但在国事面前,赵括母不能眼看着儿子酿成大祸,也不能眼看着自己家迎来大祸。
一般母亲对自己儿子都是爱护和鼓励的,即使不得已批评,也会避重就轻,留有余地,更不会在外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处,尤其这个人还是赵王,直接决定儿子以后前途和赵家荣耀与否的大领导。
她完全可以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比如,他丈夫赵奢在世时对儿子的评价,向赵王说明赵括不适合挂帅出征。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赵奢
丈夫的评价也只是说儿子不适合领兵,把战场看的太简单。但并不涉及赵括的品行问题。而赵括母上面的话可是直指儿子品行不端了。这在古代可是很要命的,几乎以后的仕途就GAMEOVER了。
赵括母为什么用这种几乎是掐断了儿子以后前途的决绝方式,来请辞呢?她疯了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母预判到了长平之战的最终结果。无论谁领兵,都会败多胜少,尤其若赵括领兵,就会是9成9的战败,到时候,自己儿子会成为战败的替罪羊,与其看儿子战死沙场,赵氏家族受到牵连。不如断了他的仕途,两权相害取其轻啊。这里面就看到了一位殚精竭虑的老母亲为救儿子,也为救国家,破釜沉舟的孤绝。
此时的赵王,估计内心也一定是震撼的,难道赵括真的不适合为将吗?可除了赵括,还能用谁呢,长平前线焦灼不堪的战局和后方供应的巨大压力,让赵孝成王下定决心换下廉颇。赵括作为名将赵奢之后,熟读兵书战策又天分颇高,是赵国最杰出的青年才俊了,用人不疑、赵括母估计是太紧张儿子了,才胡言乱语。
赵括母也在焦灼地看着赵王,在看到赵王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后,赵母只能忍着内心的悲痛,向赵王再次提出一个请求,如果赵括战败,请不要追究赵家的罪责,救不了儿子了,至少要保全赵家,这恐怕也是赵母为保全赵氏家族做的最后的争取和努力了。赵王答应了赵括母的请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08
我认为这是因为他的母亲足够了解他,知道他没有真实的军事才干,怕他上战场之后会出现大的失误,导致自己的死亡。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09
因为赵括母亲认为自己儿子会输,他母亲认为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如果不告诉赵王,会连累整个家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09
因为她知道自己儿子的能力,不愿意让儿子带兵,因为看到战争的残酷,输了败仗,也不会有好下场,当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10
1.试探赵王对任用赵括之心是否坚定,如果不够坚定那么赵括就不宜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