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7:3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06
每个看《人生》的人,看的都是自己的人生。
尤其是男人,看到的,都是年少时的自己。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中,当时看到这句话特别的震撼。
当时年轻,现在十多年都过去了,再看,还是一样的感慨万千。
接触路遥的作品,是因为看了《在困难的日子里》,故事主人公也是在高中求学,一样的情况,很有同感。
然后知道他还有《人生》,《平凡的世界》这样好的作品,于是先捡短篇的来读。
这就读了《人生》,看完《人生》后,就心里特别有一个感慨:
路遥,这个烟瘾很大的大叔,老烟民,怎么能把少男少女的感情表现的那么细腻呢?
或者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我也是一样的感慨。
《人生》这部小说,对于喜新厌旧的男人,特别具有讽刺意义。
即使在现在来说,这样的案例人也不少。
在一些男人眼中,女人和爱情,对事业来说,完全可以成为垫脚石。
当时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通过读书,离开了农村,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当民办老师,结果被顶替,只能去种地。
这个时候碰到本村的姑娘刘巧珍,人长的漂亮又好,虽然不识字,可对他一见倾心。
高加林也挺有好感,但通过机会,他又到了县城去工作,碰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她同样也对高加林有所爱慕。
在高加林眼里,她跟刘巧珍一对比,更是符合他的爱情标准,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并拒绝了刘巧珍。
刘巧珍接受了这个结果,但心里对他的心意却不变。
高加林在县城的工作刚刚有所稳定,却有被人举报而丢失,高加林失意的回到农村,以为会被村里人看笑话,结果村里人都很安慰他。
而且刘巧珍虽然已经结婚,还帮着他去给他安排一个小学教师的工作。
高加林此时真是百感交集,从德顺爷爷那里得到人生的无奈和真谛,放声大哭。
人生啊,无论命运安排什么,接受也得接受,不得接受也得接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几步就决定了以后的人生轨迹。
这几句话,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各人听这句话时,都知道自家的事。
这部小说,尤其是男人,看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特别是多以后再看一遍,这就是写的年轻时候的事情啊!
甜蜜和苦涩的爱情,波折不停的事业,命运的转折,激荡的人生,几步每一个都很对应。
所以我总是看的心中不断怀疑:
路遥大叔,也肯定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内心的挣扎,才能写出这样让人如身临其境,代入感这么强的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4
简言之:这部作品,写的是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出路问题,代表人物是高加林。
虽然高加林只是高中毕业,但这个学历在80年代的农村已经了不得,毕竟恢复高考制度没几年,毕竟恢复了也没几个考得上大学。
所以顶着个高中学历在农村拎锄头,心里是相当不美气,就像孙少平死活不愿待农村一样。
这个问题几乎涉及到所有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农村孩子,还能不能回农村的问题;
也涉及到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追求问题。
实际上,在城乡差异如此巨大的社会现状里,每一个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人:
讲真,都不太愿意回农村(至少现在多半是),甚至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回不去。
当农村还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没有相对充分的现代文明,它与我们接受过的现代教育是难以弥合的。
教育指向现代、指向未来,即便现在的农村,也与“现代”和“未来差距甚远。
《人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切中了要害:
农村知识青年回不去农村,又去不了城市(当时的城市不像现在,能进城务工,那会要靠国家*招工)。
其次,和故事本身有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58
《人生》是路遥创作的第 一 部经 典长篇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路遥的文学之路开始步入巅 峰,也奠 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这部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 烈的学术争 议,不仅因为它是理想童话和现实悲 剧的矛 盾结合,它所描述的爱情悲 剧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 索。
《人生》中饱含的浓郁情感和对传统美 学的赞 美也是其艺术魅 力的另一所在。文学作品的神力不仅在于晓之以理的理智,而且动之以情,掀起人们心灵中的震 撼和激 情。路遥作品中对城乡交叉地带的细致描写使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黄土气息,作者对困 苦中的情与爱的感受和表现完全遵 循民 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劳动人民的人格 美、人物身上潜在的传统关系感人肺 腑。使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深深共 鸣,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 力。表面上,路遥似乎在带领我们观察一座座陕 北农村的现实村落和客观生活,实际上是在引导我们去体验隐 藏在这些善 良的普通民众身上的伟 大情感和优良品德,肯定了传统美德为行为准 则而不断进取的追求意识和奋斗精神。
《人生》问世不久即轰动全 国,反响热烈。后被导演吴 天 明拍 摄为同名电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8:50
这是我第二次读路遥的书,同平凡的世界一样看完之后,感悟良多。《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一样皆从平常的天气开展出去,在我们的眼里无论是风雨飘摇或是白雪纷淋都只过是正常的天气情况,并无多少异样。然而作者早已将故事主人的命运昭示出来,安排得妥妥当当,我有时甚至暗自自忖到是天气还是命该如此,对于天气与命运或许可以划个等号,总是如此阴晴不定。
《人生》是我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早就想一睹为快的书,但由于各种原有如今才见其“芳容”,真是妙不可言。我没有作过任何的猜测与幻想或是想象,只是带着我应该具有的真实性与故事给予我那般炽热的鼓励去温柔对待,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大多数眼中《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为人生励志小说,在其出版到如今激励了或是激励着不少年轻人。虽然故事的年代已久远,但相同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却不可少见,只是更换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不同角色,在内容的本质之上并没有多少差异。或许看了《平凡的世界》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平凡,而自己原来有多么卓越,世界很大而梦想很小;看了《人生》之后你才会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缺失了什么,应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把那“要紧处的几步”走好,又何叹人生路漫长。
与余华的《活着》相较来说,路遥俨然没有余华那样显得“刻薄”,在现实与命运面前只是缓缓推进,给予读者或是主人公缓解的余地。而余华却毫不留情地向你直接昭示苦难所带来的悲惨与绝望,甚至直接得让你有着一种完全崩溃的感觉,相比之下更像一个无情的魔术师。二者各有千秋,一种是跟随命运与现实循序渐进,一种是在苦难面前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对于命运而言不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58
路遥的《人生》这本小说,所讲述的故事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在简单的故事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教导我们要懂得放下面子
在《人生》小说里,路遥塑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形象。
不想步祖辈后尘的高加林,拼命读书想要走出农村,本以为成为一名教师之后,高加林自身便可以为美好的未来蓝图谋划,他也的确做了一些准备。
但是没想到却因为村里的高明楼走关系,用别人代替了高加林的职位。
高加林不得不回到农村,可他不甘心在这个乡村里与农田过一辈子,念了不少书,文化知识也比较丰富的高加林,精神上比较反叛,他渴望外面的世界,认为自己不适合在农村生活。
迫于生计,父母让高加林去赶集卖馒头。
高加林碍于面子,始终走不出那一步,连一个馒头也没有卖出去。这更加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在看到以前同学们拥有的体面工作,高加林内心备受煎熬。
要活着,必然是要放下一些东西,从《人生》里的高加林可以明白,某些时候是要放下面子,才可以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