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18
24节气是按照阳历算的。
它们分别是:1、立春,2、雨水,3、惊蛰,4、春分,5、清明,6、谷雨, 7、立夏,8、小满,9、芒种, 10、夏至,11、小暑,12、大暑,13、立秋, 14、处暑,15、白露,16、秋,17、寒露,18、霜降,19、立冬,20、小雪,21、大雪,22、冬至,23、小寒,24、大寒。
24节气一年中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是在—个回归年(用阳历计算的年)中,太阳行经黄道上二十四个特定位置的日期。中国过去长期使用的是农历(也叫阴历、古历、旧历)是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其长度和回归年大约相差十一天。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使其周期和回归年相符。因此,农历的月份与实际季节可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差异,不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为此,中国古代的天文工作者,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位置的日期,给以有关季节、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名称,用来反映季节气候和指导农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半。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相间安排。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对春夏秋冬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才会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只有四季分明的地区,才会有明显的季节与物候变化,人们才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而且具有重复的特点,如果它没有持续性与重复性的特征,气候与物候存在变化,也就没有指导意义。地球上只有中纬度地区才会四季分明,且周而复始,而中国的黄河中下流及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恰恰符合这个条件。
黄河中下流地区四季分明,符合产生“二十四节气”条件。同时,这个地区还是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因为更新世以来,源于寒冷刺激,人们萌发了观念农业,到了全新世以后,在客观与主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原始农业发源于此地域。
“二十四节气”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而游牧社会基本不需要这种历法。当然,并非所有的农耕社会都会产生“二十四节气”这种文化现象,只有那些发达的农耕社会,同时具有先进的农学思想、悠久的重农传统,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才有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4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18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算。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19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 你好 请稍等 ,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亲 你好 24节气的确立既不是根据我们现在所说的阳历,也不是阴历来制定的,而是根据当初的干支历。
不过 如果非要说24节气是根据什么来算的话,其实“阳历”更合适,因为“公历”和“干支历”都属于太阳历的一种,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24节气在公历上的时间几乎每年都一样,最多相差一两天的缘故,因为公历和干支历都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周期来确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19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1 15:20
按农历。买本日历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