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不影响他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1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01:46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严爱有度细心关照
“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而班级纪律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我对所任教的班级同学是“严中有爱,爱而有度”。我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课间里哪些事该怎样做,那些事不能做。如课堂上的“三要三不要”:身子要做直,不要歪斜着;要专心听讲,不要来回转;要举手发言,不要随便讲话。在校园里哪些行为是不良的,如课间活动的“八不行为”追逐打闹不文明;随地吐痰不卫生;口出脏话不道德;打人、骂人不礼貌;践踏草坪不光荣;乱扔垃圾不美观;破坏团结不仁义;楼梯推挤不安全。然后设立监督岗,让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不同犯错误的同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千篇一律,只是一味地体罚、责怪、训斥,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不良行为会愈演愈烈。因此教师在“严”的后面还要藏有“爱”,用爱去关心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因为爱往往在学生的感情世界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用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真诚对待他们,他们会形成强大的班集体凝聚力,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会帮助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美术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自于内心,出自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2、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捡起来;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早上学生到校时,总有学生拿起笤帚打扫教室及卫生区,有的学生会自觉的把身边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甚至外出时,他们也会主动的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他们还学会了把自己的好东西与人分享。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榜样教育激励行为、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利用中午的时间,用电脑给学生播放一些少儿奇才故事,如“孔融让梨”、“匡衡凿壁借光”、“张良拾履”等名人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他们能成为名人,与他们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不开。也就是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通过听故事看录像,使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然后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联手齐抓共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小学生年龄小、自控性差,模仿能力强。家庭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中国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爷爷、奶奶,姥娘、老爷;父母宠爱有加,没有形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思想,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任性、霸道、不明是非,不懂对错。在学校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总是以“我”为中心,屡屡犯错。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01:47
无论你个人怎么努力,环境熏陶才是最重要的。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哥们早起,六点左右起床,不幸的是当时八个人一个宿舍,只有他一个人起来那么早,早起跑跑步,看看书,本来是非常好的习惯,不出三个月,哥们也开始不起来了。不出一学期,也开始逃课了。所以说你个人的努力,首先看看你周围的环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01:47
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如果是从小父母引导就做起,那么是最容易坚持并且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小的时候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大多数都很随性,没有自己固定的习惯模式,那么就要刻意的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
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坚持做的事情,都需要有固定的时间,比如睡眠习惯,运动习惯,看书习惯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入到计划中,并且都要以时间节点的形式,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了必不可少的习惯。
如果自己的约束力十分的差,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可以让身边的人来进行约束,比如自己不爱吃早饭或者不喜欢早睡,这样家里人可以适当的约束提醒,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习惯。
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也可以受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多跟具备良好习惯的人在一起,或者都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养成好的习惯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种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参考,目的是能够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习惯去生活和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01:48
培养个人良好的习惯,是个人的行为,一点都不会影响他人,而且还会有利于他人,只有不良好的个人习惯才会影响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