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2:20
一般来讲,*方面寻求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无疑是一种顺应国情、顺应民情的宏观*的需要。自从有了“金融”这个专属名词开始,它就已经成为了经济世界中的核心。现在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银行方面,还是*方面又或是老百姓都已经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金融活,满盘皆活。”
也正因为如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和银行方面的亲密接触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在二者合作之后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否会像我们之前说的“金融活,满盘皆活”呢?我们不妨以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与石家庄市*的合作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早在2000年11月21日,国家开发银行就曾与河北省*牵手,首例银政合作协议也由此诞生。根据这份协议规定,国家开发银行在这次合作中,先后为河北省的211个市政项目提供500多亿的授信金额。这些资金的注入,无论是从经济环境建设方面,还是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2002年12月13日,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与石家庄市*正式签署了总额为80亿元的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协议的达成不仅标志着这个地区的“银政联盟”时代的开始,同时也是全国“银政合作”的浓缩体现。
随着这笔80亿资金的注入,石家庄市政建设无疑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早在这笔授信资金打入账户的8天前,石家庄市*就已经与河北省建设银行展开了全面的金融合作。而像这种银行与*积极谋求合作的亲密接触不仅存在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与*之间,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开始启动了与市政的金融合作计划。
同样拿河北省来说,河北地处中原地带,包围首都,金融资源非常丰富,这在居民的个人储蓄上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河北省的居民储蓄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存款总额几乎占到了70%,高达4816亿元。如此庞大的金融市场、如此优质的资金基础,无疑会引起各大银行在金融领域的逐鹿中原。在早些时期,诸如光大、民生、中行、建行等大型银行的负责人就已经开始频频地接触河北相关部门的市政领导,寻求与当地*在金融行业进行接触与合作。
一般来讲,*从与银行协议中所获得的资金绝大部分将被用在城市的基础建筑、土地储备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之中,而这些项目可以说都 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所以,银行和*的全面接触,最终受益最大的很可能就是百姓,所以这算是一种造福地方的合作。
伴随着外国金融巨头向中国市场进军的强有力的步伐,国内各大银行正在积极地进行备战,它们在与*合作中不断地探寻新的方向,目标就是将“银政合作”带向一个更新的高度、更深的层次。
就拿民生银行与河北省*的合作协议来说,其中与贷款有关的只有两项。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转变,也是银政联合更加全方位的缩影。现如今,国内各大银行在与*合作的过程中,早已把放贷这项老套路慢慢地边缘化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地向信息共享、资产重组、财务顾问等领域迈进。
可以说,这才是一份更现代、更有效的“金融合作协议”。在过去的陈旧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把银行当成了“贷款”的代名词,进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诱导着*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方向。被“贷款”所束缚也就成了为什么双方合作一直停歇的原因。
从贷款服务中走出,面向更大范围的金融服务,这是各级*机关的现代金融意识转变的体现。其实银行不单单有放贷专长,它们对经济的金融支持应该是多方面的,它们对企业的发展能提供的帮助也是多种多样的,像之前的那种“一贷解百愁”的陈旧观点早晚要被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所淘汰。贷款拿钱,票据促周转,理财降成本,重组能救命,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已被各级*、工商企业所接纳。
纵观我国各省与各大银行的合作之路,大多数都围绕着这么一个核心:那就是金融合作越来越趋于理财化,金融产品也正在由融通资金转变为降低价格。
就拿民生银行在河北省以“大礼包”的方式推出的四项金融产品来说,民生银行的目的就是用这种新型的金融合作方式来拉近与*的经济关系。在这四项金融产品当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当属为企业节约大量财务费用的买方付息票据贴现、外汇票据买断产品。这类产 品一经推出,就立刻受到了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河北省很多著名企业都难以抵挡“大礼包”的*,立刻与民生银行达成了新产品合作协议。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产品的创新意识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这些产品的推出不是能为哪个部门、哪个企业融入多少资金支持,而是能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大大降低。像这种能为企业降低财务成本的“价格服务”,在目前来讲,其实要比单一的“融通资金”来得务实得多。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本与资金膨胀后产生的一连串“泡沫现象”的不同之处。东南亚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因信贷纽带的断裂而引发的一些金融灾难却值得我们铭记几百年。从这一点看,银行由“融资服务”走向“价格服务”其实是就是在吸取前人教训,开创新的时代。
作为资金市场的主体,银行也可以成为借贷双方的中介所。但在国内诸多银行与石家庄市*的合作协议中,“帮助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合作则是作为重头戏被不断拿到台面上来研讨。这就意味着国内的资本市场在大体上的培育与完善是离不开商业类银行的支持的。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早已经不再是以一个单纯的“万能中介者”的角色在唱金融独角戏了,转变之后的商业银行,则是越来越多地扮演起了“资本设计师”的角色。这个“设计师”可以为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债务债权的更迭、优质资产的包装等,商业银行凭借这些金融模式的转换,彻底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无缝对接”,一个更加融合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个更加广阔的银政合作空间也由此诞生。
而在银行金融观念积极转变的过程中,也使得*这只“看得见的手”,慢慢地学会了运用“金融指挥棒”,从而来组织一场“银政联盟”的“大合唱”。在银行和*的亲密接触中,企业成了最终受益 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地方经济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实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