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4: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27
皇太极死后,满族王朝面对着一个十字路口。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决定,新政权也可能陷入内乱。中原文明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将总结历代的得失,甚至考验这个朝代的得失。例如,汉末的外戚很强大,汉武帝也深受其害。因此,在安置刘弗陵时,考虑到刘弗陵只有八岁,赐死了他的母亲,担心母亲会比儿子强势。
在传承方面,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原文明有一套固定的传统,这些传统如此强大,即使你是皇帝也很难打破!例如万历本人更喜欢郑贵妃的儿子朱常勋,最后在大臣的不断抵抗下选择了朱常洛。然而,北方游牧民族在继承人的创造和继承方面与中原文明有很大不同。
例如,一些草原民族是兄弟姐妹,为了保证人口,甚至他们的嫂子也应该继承给他们的叔叔。满族王朝本身融合了草原游牧民族和森林民族的特点,其传承方式相对简单粗暴。皇太极突然去世,没有任命继任者。此外,清朝在中原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继承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一定很激动。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多尔衮是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然而这两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涉及到皇太极留下的问题。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通过权力斗争赢得了汗水的位置。但是皇太极控制着两面白旗,而八旗则以*为荣。
这两面黄旗由多尔衮持有,多尔衮当时还年轻。皇太极命令两个白旗和两个黄旗改变颜色,以证明这种情况是合理的。这两面白旗突然成了八面旗帜的主角,他们肯定很开心。然而,最初的两面*旗帜变成了白色旗帜,他们肯定不满意。因此,在获得金牌时,两个白旗和两个黄旗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现在,皇太极死后,两个黄旗和两个白旗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害怕跟随这两个白旗的脚步,这两个黄旗一直反对多尔衮的继任,并坚决支持豪格。然而,这两个白旗本身认为多尔衮继承王位后可以再次翻身。他们怎么能放弃这个机会?因此,双方意见相左,甚至到了交战的地步。
众所周知,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妥协,福临作为皇帝,多尔衮作为摄政王。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多尔衮继承王位,满清王朝会做什么?我上面已经说过很多,主要是为了说明满清的继承制度。对于一个政权的成熟和稳定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继承。
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即使政权非常强大,它最终也会在短时间内瓦解。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是蒙古,它是一个没有完整继承制度的政权。从忽必烈汗和阿里布格之间的战斗开始,诅咒已经被放下。在元朝的九十年里有十三位皇帝其中忽必烈和元顺帝占了60多年。可以说,袁世凯的*局势非常不稳定。
以蒙古为例研究满族王朝。皇太极死后,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可以说,如果多尔衮继承王位,即使顺利,满族国家也不会享受276年。即使多尔衮能够很好地控制满清王朝的权利,两个黄旗和两个白旗一直深感不满——在他死后肯定会陷入更大的斗争。因此,如果多尔衮赢得了可汗的地位,满族王朝肯定会像蒙古帝国一样在短时间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28
个人认为。多尔衮不是没有让出皇位,而是豪格让出了皇位,在皇位争夺战中正是豪格的失误多尔衮才可以保住实力和性命。这个事情还要从皇太极的兄长大贝勒代善说起,咱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五十二岁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生前没有择立储君或留下遗诏册,这让八旗分权严重,手握强权重兵的各大贝勒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当时并不是只有太宗长子豪格和太宗十四弟多尔衮有继位的可能,其实当时继位人选很多,其中实力最强资格最高的应该是和硕礼亲王,两红旗旗主大贝勒代善,他有统帅训诫诸王贝勒的权利(众王曾立誓服从代善),但由于他在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曾立储后被废,又曾因战事和人事获罪被革爵去民,整体威望和两红旗实力不断下降,加之他年事已高(六十二岁),于是放弃了争位之心,转而支持皇太极的长子(不是嫡子,其母被皇太极休了)正蓝旗(此时)旗主豪格。
皇太极生前曾数次调整八旗归属权,去世前他自己和豪格曾分领正黄和镶黄两旗,后又自己亲统两黄旗,因为和硕肃亲王豪格是皇帝亲统的两黄旗系的代表,所以两黄旗也坚定支持豪格继位为帝。
还有就是郑亲王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他虽没有站住来明确表态,但私下里镶蓝旗是支持豪格的。
最后还有索尼,鳌拜等巴图鲁勇将也全部支持豪格。再加上此时满洲人几经被汉文化影响严重,在道统上也支持应该父死子继的礼法,所以豪格有绝对的胜面,他获得八旗中六旗支持,又有朝中文武的拥戴和礼法上的名义。
最关键的是多尔衮打的仗,豪格全都打了,论战功不比多尔衮过于逊色。崇德元年皇太极建清称帝,豪格和多尔衮同为和硕亲王,分别管理户部和吏部,而且豪格还比他十四叔大三岁,所以说豪格在军功爵位和年龄上都不逊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咱们在反观多尔衮这一方,他的支持势力就显得单薄了很多,主要是他和他两个兄弟的正白,镶白两旗兵马,朝中两白旗大臣。在道统上则是太宗留下的“八王议政”和“八贝勒共举新君”的遗训。另外在军功上略高于豪格,萨哈廉和多尔衮曾为八旗左右翼军统帅。
太宗皇太极去世后的第五天,在盛京大政殿的东抚殿,代善召集诸王公贝勒,文武群臣举行会议,推举太宗皇太极的继承人在两黄旗的巴牙喇兵全副武装的保护下,豪格得到了包括两黄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部和重臣索尼,鳌拜等众文武的支持,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也在会议上表示,“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而多铎在先表态支持代善和自己被拒后(试探),转而支持兄终弟及,拥立其兄多尔衮。随后因为分歧严重,两黄旗和两白旗几乎到了剑拔弩张,开始准备火并的地步。
本应胜券在握的豪格,面对他的支持者们,他却优柔寡断“欲言而嗫嚅,欲进而趔趄”,豪格不敢表明自己勇于继承大统的决心和统治天下的意愿。反而表示自己“德小福薄,难以承担”。 所以,当皇位的已经向他靠拢之时,他选择向后退缩,以致功亏一篑。
多尔衮正在犹豫不决也做着放弃的准备之时,一看豪格的畏缩不前,立刻来了精神。阿济格和多铎在后边的会议上顺势提出拥立多尔衮,正白镶白两旗也私下主动出击,一副不立多尔衮誓不罢休的凶狠样貌,而支持两黄旗的大臣则大失所望,为了不输给多尔衮,他们还是主张必须拥先帝之子为帝,但不在专注于豪格,豪格当初的过往罪行也被翻出(革爵,杀妻)。这一消一涨之间豪格错失机会,此后再与大清帝位无缘。
最后他*与多尔衮妥协,共同拥立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为帝,并在多尔衮的“主政”下开启了顺治王朝。
咱们分析完了当时的时局可以发现,不是多尔衮不让皇位,而是豪格让了皇位,由于他的懦弱和失误,才让多尔衮有机可乘,要是豪格凶狠有如其父皇太极(*着多尔衮的母亲为努尔哈赤阿巴亥殉葬)那么多尔衮的生死都是个问题了。但是正因为豪格错失帝位,多尔衮才成为了后来大清的“皇父摄政王”,继而入关定都,一扫中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28
其实那个时候不是多尔衮让出皇位,我认为跟多尔衮势力相当的是长子豪格,是他们两股势力互相让步的结果。如果他们没有让步,应该会导致两股势力相互争斗,不利于清初的稳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29
在皇太极猝死的时候,并不是只有多尔衮有继承权,还有太宗长子豪格。豪格的威望和功绩都大过于多尔衮。当大权靠向豪格的时候,豪格选择了退缩,所以大家就选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做继承人。所以无论多尔衮让还是不让皇位都没多大关系。因为他是第二选择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30
那么他很有可能继任皇位,开创一代盛世,因为他很有雄才伟略,并且*能力十分突出,正是由于孝庄太后的恳请,他才让你出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