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于正、郭敬明,究竟在抵制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3: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3:53
抵制于正、郭敬明,是在抵制抄袭,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为了抵制恶劣、无知的三观,为了唤醒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的观众。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3:54
于正和郭敬明这对话题人物,正在经历着*两重天的处境。
一边是在演技类综艺节目里出尽风头、话题满满,一边是被编剧同仁集体讨伐,登上热搜。
12月21日晚,著名编剧宋方金、余飞等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合签名,点名批评于正、郭敬明借综艺节目炒作,拒为抄袭行为道歉,并呼吁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应将他们从公众媒体中驱逐出去。
其实这已经不是郭敬明和于正第一次被讨伐,但绝对是来得最猛烈的一次。
“抄袭”是于正和郭敬明的黑历史,不管于正、郭敬明口才多好,多么能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的判决书在那里,不容置疑。
但是今天我们对于郭敬明和于正抄袭的过往历史不做赘述,而是想聊一聊于正和郭敬明是否属于劣迹艺人,以及这么多人抵制于正和郭敬明,究竟在抵制什么?
“抄袭”算不算劣迹?
编剧们抵制于正和郭敬明的行为,类似于行业抵制“劣迹艺人”。所以我们可以将编剧的抄袭跟艺人的劣迹相对比。
从目前的*来看,相关部门对“劣迹艺人”一直都是零容忍的态度,尤其是近两年。劣迹艺人不得参与公开演出,劣迹艺人相关作品禁止公映,禁止参评国际级奖项,甚至连出席某些活动都不能公开报道,即便在直播中,广电总局也明确规定,不为劣迹艺人停工出镜发声的机会。
那么,“抄袭”算不算劣迹?当然算。
从目前劣迹艺人的劣迹行为来看,主要是吸毒、嫖娼、出轨、偷税漏税、学术不端、言论不当等。
从法律层面来看,抄袭跟吸毒、嫖娼、偷税漏税等行为一样,是被法律所禁止的。而于正、郭敬明被判侵权,也是下发了判决书的。所以抄袭是违法的,自然属于“劣迹”行为。
而从性质上来看,“抄袭”似乎跟学术不端更加接近,甚至比学术不端还严重一些。
按照广电“四不用”原则:1、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坚决不用;2、低俗、媚俗、恶俗的坚决不用;3、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坚决不用;4、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坚决不用。
而“抄袭”,明显属于“品质不高尚”“有污点”这一类。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抄袭”都属于劣迹行为。
郭敬明和于正算不算艺人?
既然抄袭算劣迹,那郭敬明和于正算不算艺人呢?
众所周知,郭敬明和于正都有着一些共同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那就是作家、编剧、导演、监制(或制片人)。
毫无疑问,如果从这些身份和职位来看的话,郭敬明和于正并不算艺人,基本上都处于整个影视环节的幕后。
但要注意,郭敬明和于正虽然不是艺人,但却是名人,是公众人物。
尤其最近,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作为导师出现,而于正也在《我就是演员》和《我是特优生》中作为表演导师和鉴声员出现。两人话题满满,为节目贡献了不少话题和流量。
他们虽然不是艺人,却是指导艺人表演的人,应该是艺人们的榜样。
而且一旦走上综艺节目,担任嘉宾,尤其那些综艺节目里,他们的话题远远大于演员,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人属性。
劣迹编剧该不该*?
编剧、导演是否有因为劣迹被*的案例?有,最知名的就是“宁财神”。
宁财神作为《武林外传》《龙门镖局》的编剧,曾在业内炙手可热、红极一时。2013年,宁财神跟如今的于正、郭敬明一样参加综艺节目,在《非诚勿扰》中担任点评嘉宾。2013年12月底,宁财神因吸食*被捕,从此销声匿迹,彻底从公众视线消失,甚至几乎再无新作。
2020年3月,网剧《*奇探》上线,坊间传言,该剧便是著名编剧“宁财神”的新剧。在《*奇探》的片头字幕里,编剧赫然署名“宝盖丁”,而“宝盖丁”正好是一个“宁”字。而且《*奇探》的出品公司,正是宁财神的公司“嗨乐影视”。可见这并非空穴来风。
宁财神和于正、郭敬明的差别,主要是“劣迹”的表现形式不同。宁财神是“吸毒”,于正和郭敬明是“抄袭”。
吸毒和抄袭都违法,相比之下,吸毒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而编剧抄袭,好像损害的只是另外一个编剧的利益,最多可能会带坏编剧及影视行业的风气。
而且,相比抄袭,吸毒似乎更加容易,只要堕落了,谁都可以干得了。而抄袭虽然是抄袭,但依然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抄得了。
这么看来,抄袭对于全社会的影响,似乎没有吸毒那么恶劣。但是对于影视行业的恶劣影响,却不可小觑。
抵制于正、郭敬明,究竟在抵制什么?
表面上看,影视行业同仁们联合声明讨伐的是于正和郭敬明,矛头直指两人的“抄袭”,其实不然。
从联合声明可以看出,同行们集体讨伐的不是“抄袭”本身,而是被判侵权后却“拒不道歉”的恶劣行为,以及网络平台、电视台将二人捧为导师,让他们贩卖“成功学”的举动。
确实,如果不是111位编剧抵制,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于正、郭敬明抄袭的黑历史。微博上两人激扬文字、频上热搜,综艺节目里两人指点演技、挥斥方遒,俨然一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状态。
这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抄袭者是否适合成为影视圈的榜样和资本追捧的对象,抄袭者是否应该配当“导师”,而且是艺人的导师。
更重要的是,面对*判决的侵权认定,于正和郭敬明依然“拒不道歉”。
抄袭本身已是违法,这种对待抄袭的态度也绝对不应该被提倡,更不应该成为他人的“榜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3:54
抵制于正,郭敬明是在抵制他们的抄袭行为,他们两个人犯错了,但是仍旧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时隔15年才道歉,对于他们的抄袭行为是严重的没有素质的行为,所以是在抵制这种没有素质的行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3:55
表面上看,影视行业同仁们联合声明讨伐的是于正和郭敬明,矛头直指两人的“抄袭”,其实不然。
从联合声明可以看出,同行们集体讨伐的不是“抄袭”本身,而是被判侵权后却“拒不道歉”的恶劣行为,以及网络平台、电视台将二人捧为导师,让他们贩卖“成功学”的举动。
确实,如果不是111位编剧抵制,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于正、郭敬明抄袭的黑历史。微博上两人激扬文字、频上热搜,综艺节目里两人指点演技、挥斥方遒,俨然一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状态。
这也是大家讨论最多的,抄袭者是否适合成为影视圈的榜样和资本追捧的对象,抄袭者是否应该配当“导师”,而且是艺人的导师。
更重要的是,面对*判决的侵权认定,于正和郭敬明依然“拒不道歉”。
抄袭本身已是违法,这种对待抄袭的态度也绝对不应该被提倡,更不应该成为他人的“榜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3:56
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行业发出呼吁文章,到156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热播综艺节目中的于正、郭敬明,在聚光灯外,又一次成为*焦点。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不能指望*或他人。只能靠我们自己挽救这个行业,争取获得属于我们的行业表达权利。”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说。
12月14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通过微博发布名为《媒体不该追捧劣迹作者,应弘扬编剧行业正气》的文章,呼吁媒体、平台要有弘扬正义的正确导向,不要为了流量一味炒作。
“但文章基本没什么影响。既然行业组织的发生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任何反响,那现在就是制作人、导演和编剧自发性的组织联名抵制。”汪海林说。
根据汪海林的说法,此次联名抵制的目的是呼吁资本和平台承担文化、社会责任。“他们(于正、郭敬明)再三地出现在综艺节目,我们就认为资本和平台是在向行业发出挑衅——‘你们行业不是要抵制他们吗,我们就要捧他们’。”
12月22日当天,于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抄袭事件表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去,我不对我的过去做任何解释。我以后会用我的作品,和我的一切来证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12月31日零点,郭敬明发布微博承认抄袭,并向《圈里圈外》作者庄羽道歉。31日上午,继22日公开回应后,于正发布微博,就《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向琼瑶致歉。
汪海林:这是行业*性问题
对于道歉一事,汪海林也在微博上回应:“道歉当然要欢迎,但社会各界也要反思,纵容错误要不得。他们是个人问题,业内一些机构一些人是非模糊,平台、资本唯利是图没有底线,形成不道歉十几年照样呼风唤雨的局面,这样的大环境小环境更令人唏嘘。”
汪海林曾反复在公开场合指责一种影视圈内容生产模式,即资本和平台为了追逐流量,所形成的以批量生产、快速用流量变现为特点的内容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内容创作上倾向于选择架空历史的宫斗类题材。
在他看来,于正和郭敬明恰好是这种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正对资本胃口。为了更快速地变现流量,资本、平台需要把以流量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进行影视运作,从而将自身转变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保证其中的利益闭环能持续、顺利地运作。
“它们(资本、平台)一定是针对没有文化判断力的、没有文化追求的受众生产低质内容,快速收割流量。它们吸引不了成熟的、有文化判断力的受众。
因为它们很难生产出高级的内容。这些高级的内容耗时长,且难复制。”汪海林说,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风险巨大的手工劳动。但资本不仅需要降低风险,而且需要利润最大化,更需要可控制。“只要掌握了渠道,并由此形成资本、平台的闭环,就能获取收益,而非依据内容是否优质。”
更令汪海林担心的是,目前资本不单是制定内容,更开始影响价值观的输出。“例如市面上所呈现的恋爱、拜金、互撕等等。如果剧本的情感表达方式、结局都由资本制定,那么实际上就是对价值观的干预。”
汪海林认为,这种利益闭环主要由国内现有的影视制作流程所致。他通过对比美剧的制作流程,谈到了决定美剧收益的是剧本质量、收视率,而国内是以流量兑换收益。
在美剧制作过程中,编剧首先向制作公司提交故事梗概(剧本),制作公司审核通过后,送去拍摄方(投资方)拍出试播剧。试播剧统一向公共台(美国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公司)、有线台(付费电视网络公司)统一投标,并等待被订购。如果试播效果好,即收视率高,电视台、电视网络平台会订购该剧。如果第一季播出效果好(以收视率衡量),会续订第二季。
公共台和有线台的区别在于,公共台需要收视率以吸引广告商和更多的广告投入,收入来源几乎完全依赖广告,而有线台的收入来源主要由用户订购费用和广告费用两部分组成。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要依靠收视率来获得广告投入,以制作高质量制作的电视剧,从而再吸引更多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这中间,电视台、电视网络实际上有自己的融资服务平台,相当于投资方(定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