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全身画像中能提现孔子什么精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9: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4 00:00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一直没有间断。孔子造像的产生,或源于弟子对其师的追思之情的表达,或源于对圣贤图像教化作用的重视,或源于学官学生祭祀之用。纵观历代孔子造像,唐代以前主要形式是壁画和塑像,东汉时期出现了石刻画像。宋代以降,卷轴画、石刻画渐多;随着儒家之学的更加凸显,儒家特别是理学的知识和思想越来越“俗化”,明代以后孔子造像更加普遍;刻书业的发展,还导致了《孔子圣迹图》的盛行,到清代时则出现了神化孔子的《孔子神位图》。
孔子的真实形象如何,当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明确记载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其中也只是说他“生而首上圩顶”,这时距离孔子去世已经三百多年。由于关于孔子真实形象记载的缺失,使孔子造像从一开始就具有美化的特点,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神位图》,则将孔子完全神化。
孔子造像的兴衰和图式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帝王尊孔崇儒的情况,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孔子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思潮的指向标。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春秋时期就已重视图画圣贤像的教化作用,汉代更是如此。自孔子至汉代以前,由于缺乏相关文献,孔子造像的情况我们已经不能确切地知道。曲阜所藏《孔子夫妇楷木雕刻像》,据传是孔子弟子子贡在为其师结庐守墓期间所作,表达了对其师的追思之情。然经专家考证,该作品当为宋代仿刻。其仿刻所依原本为何,原本是否就是子贡所作,也都还缺乏确凿的证据和有力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