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7: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16:35
自有文字时起,东北作为一个地区就已载入典籍。最早把东北载入典籍,当推《尚书·禹贡》,把远古中国划分九州,其中冀州,已涵盖今辽宁省西部地区;青州则把今辽宁南部主要是辽东半岛置于州的辖境之内。相传九州为禹治水后所设,而舜又析九州为十二州,其中分冀州东北为幽州,即辽宁北镇以西地区简称辽西;分青州东北为营州,即今北镇以东地区称辽东。辽西东之分,大抵以今辽河为限隔。除《禹贡》,还有《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及《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书,都做了相类似的记载。其实,所谓九州、十二州之设,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之际或稍晚人们的地理概念。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在人们的地理概念中,已把今辽宁省境分别概括在冀州、青州、幽州、营州的辖境之内。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早在舜时,北方朝贡的民族有“山戎、北发、息慎”。息慎即肃慎,在尧舜时代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所以,周继承了尧舜时的遗产,称:“隶慎、燕、毫,吾北土也。”周时,肃慎继续朝贡,孔子曾亲眼见过其贡品――楛矢石砮,并为陈国惠公做了鉴定。《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关于肃慎的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今长白山,肃慎族居于长白山地区又得到了确证。以上所证,已超出冀州等四州的地理概念,把它扩展至白山黑水即相当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境。此时,因无明确的行政区划,仍以方位东北代称本地区,同时,又把民族作为地区的代名称。
东北正式有了本区域名称,是到了战国时期,与燕国在此设郡联系在一起。燕国处北方,经常遭到强敌东胡的内侵。昭王时,始筑长城,几乎把现今辽宁省全境括在长城以内,设郡以辖其地。据《史记·匈奴传》载记甚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辽西与辽东两郡及右北平郡的部分均在今辽宁省境。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就是当时辽东郡的首府。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在辽宁也是在东北地区建制设郡。自此,辽即成了今辽宁地区的代名称,历代相沿不变。有时也把辽泛指为东北地区,但它真正含义,还是限指辽宁地区。秦结束了战国长期纷争的局面,第一次实现了大统一。为防御匈奴,集燕、赵长城之大成,将各段长城连为一体,如《史记·蒙恬传》说:“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辽东段长城,基本沿袭燕长城的走向,仍把辽宁大部划入长城的藩篱之内,所置辽东、辽西与右北平三郡,是对燕制的承袭和进一步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对黑龙江的统治加强,各民族多次派出贡使,向中原王朝进贡。236年,挹娄遣使向曹魏“献楛矢”,建立直接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挹娄民族共同体继春秋肃慎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并自此保持着融洽的臣属关系。挹娄与高句骊国,也有过臣服关系。后来挹娄趁高句骊受到魏幽州刺史册丘俭军的沉重打击之机,断绝了与高句骊国的来往。降至西晋,鲜卑慕容氏崛起,与高句骊争夺辽东,挹娄乘机南下,攻掠高句骊北境。245 年魏幽州刺史毌丘俭奉命征高句骊,派玄菟太守王颀与夫余联络,夫余简位居为魏军提供“军粮”。274 年,晋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归平州护东夷校尉管辖。285 年,鲜卑慕容氏连续袭击夫余,但在西晋王朝的保护下,使夫余国破而复立。高句骊为报旧仇于280 年发兵征讨,降其“部落六七所以为附庸”,掠走挹娄“六百余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谈德为高句骊国王后,在进攻百济取得胜利后,398 年“遣偏师”进攻挹娄,挹娄大败,300 余人被俘,挹娄再度*臣服。高句骊迁都平壤后,挹娄后裔勿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骊王调遣,随高句骊兵攻新罗、征百济、侵辽西。挹娄虽深受夫余、高句骊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凭着“便乘船”、“善射”的优势,对居住今图们江流域人少势弱的北沃沮,进行肆无忌惮的“寇钞”,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岩穴中防备其袭击,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后,才返回村中居住。555 年,白黄混血的突厥灭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
隋、唐时期,是黑龙江地区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612 年,隋炀帝征高丽,当时附于高丽的靺鞨粟末部的八个分部(厥稽部、勾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户赖部、破爱部、步括利部)共千余家归隋管辖,被安置于朝阳市。其间满族(秣羯,均为革旁)兴起建立渤海藩属国,领长白山以东含朝鲜半岛北部区域,地位较为独特。
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普遍建立了管理机构。后来在黑龙江西部设室韦都督府,在东部设忽汗州都督府(又称渤海都督府)。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汇合地区设黑水都督府。
辽继唐之后在黑龙江地区设治管辖,于黑龙江上中游地区设羽厥里节度使、室韦节度使和乌古迪烈统军司;在嫩江设泰州(今泰来县塔子城古城);在黑龙江东部地区设女真节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龙江下游一带设五国部节度使。黑龙江地区各族向辽贡纳马匹、貂鼠、生金、北珠、人参、松实、白附子、蜜腊、麻布、海东青(鹰的一种)等。
辽天庆五年(1115 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击败辽国,自称皇帝,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定都会宁(今阿城市白城)。金建国后,阿骨打命完颜希尹造女真文字,于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金天会五年(1125年)灭辽,金代替辽统一了中国北方,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金、宋对峙的局面。金代是汉族大批移入东北地区的时期,主要在辽宁区域等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元朝时期,黑龙江地区西部为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儿家族的游牧地,今泰来塔子城古城则为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故城。整个东北设辽阳行省统辖,下设路、府、州、县。
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于黑龙江口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共辖384卫、24所、7城站、1 寨。所辖区域北到外兴安岭,东抵鄂霍茨克海的库页岛。明朝承继元代的建制,建立了海西东水路城站和海西西陆路城站,从辽东到奴尔干都司设驿站40余所,多次派专员沿松花江、黑龙江下航至奴尔干等地,了解和抚慰各族。从十五世纪初,明朝先后于开原、抚顺设马市,在吉林设立造船厂,这对扩大东北各地经济的互相交流和发展松花江、黑龙江的水路运输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