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的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7: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07
小酌荼蘼酿。
喜今朝,钗光鬓影,灯前滉漾。
隔着屏风喧笑语,报到雀翅初上。
又把檀奴偷相。
扑朔雌雄浑不辨,但临风私取春弓量。
送尔去,揭鸳帐。
六年孤馆相偎傍。
最难忘,红蕤(ruí)枕畔,泪花轻扬。
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
努力做,稾砧(gǎo zhēn)模样。
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
休为我,再惆怅。
作者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的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对"阉党",曾受*。陈维崧少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吴伟业曾誉之为"江左凤凰"。明亡(1644)时,陈维崧才20岁。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曾得到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接触社会面较广。又因早有文名,一时名流如吴伟业、冒襄、龚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长蘅、彭孙遹等,都与他交往,其中与朱彝尊尤其接近,两人在京师时切磋词学,并合刊过《朱陈村词》。清初词坛,陈、朱并列,陈为"阳羡派"词领袖。
陈维崧的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的苏、辛派。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娴雅之作,是为事实。更难得的是陈维崧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缺点是有时倾泻过甚,一发无余,便缺余蕴。稍嫌轻率。
陈维崧亦能诗,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他的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毛先舒为其作序,评为:"具龙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顿挫之致";毛际可作序,评为"言情则歌泣忽生,叙事则本末皆见。至于路尽思穷,忽开一境,如凿山,如坠壑……"。《与芝麓先生书》、《余鸿客金陵咏古诗序》、《苍梧词序》等,都写得跌宕悱恻,有很强的感染力。
即使是出身在这样一个气节之重享誉天下、书香仕宦之家的陈维崧,也颇好南风。他的*人叫徐紫云。
徐紫云,人称云郎,是冒家的伶人,生于崇祯甲申(公元1644年),逝于康熙乙卯(公元1675年);康熙戊申(公元1668年)时,云郎随陈其年入都,一放喉音,名动京师。龚芝麓有诗描摹其情状:“一从水绘园中住,席帽轻衫到国门。听说绕梁歌绝妙,花前还许老夫闻。”
据云,徐紫云的*名叫陈九,是前明兵部尚书阮大铖家的梨园旧工,因此云郎亦擅歌《燕子笺》《邯郸梦》诸剧。
陈维崧与名优徐紫云的一段生死缠绵情事,曾使无数清代士人为之倾倒,似乎成了他们心目中理想情爱的标准。
陈维崧于清顺治戊戌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抵达水绘园,始与紫云相识,至紫云1675年去逝,二人交往时间长达17年之久。两人感情相笃,于康熙甲辰年(公元1664年)合卺成婚。陈维崧专门做《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两人相依相伴,患难与共。康熙乙卯年(公元1675年),紫云不幸早逝,年仅32岁。维崧肠断欲绝,睹物辄悲,赋词多首《追忆痛悼紫云,情溢词外,感人肺腑。
1679年,陈维崧由大学士宋德宜推荐,应试博学鸿词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在馆四年,勤于辑纂,1682年卒于检讨任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07
这位答者我觉得你才是看不懂吧?
这首诗分明是伤感离别的词
诗人回想和他恋人相知相携的六年,但是他知道徐紫云要结婚了,他终究没法和他做夫妻。于是写了这样一首贺词,两个人从此别过!
诗的开头充满了婚礼喜庆的气氛,然后第二段忽然笔锋一转,忆起以前两个人相处的场景,利用鲜明的对比,充分把读者带入到诗人的视角,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不舍。
诗人却没有只顾着自己悲伤在最后还叮嘱曾经的爱人不要为他担忧。
想看更仔细的解析可以走这里
https://m.douban.com/note/633896302/
再说就算是两个男人卿卿我我有什么赏析不了的了???这都9012了怎么还有你这么理直气壮的反同?
真的令人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