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8:5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6:35
年底,部门经理为四个下属申请了加薪,春节前后,公司的加薪指标批下来了,不过遗憾的是,不!够!用!
给部门的加薪预算,只能让两个人完全满意。
先来看看这四个人的加薪理由:
员工A:成长较快,薪资水平明显低于该职位的市场行情
员工B:今年做了一个大项目,非常辛苦
员工C:工作效率和贡献是全部门最高的
员工D:薪水最高,表现一般,但他的职位今年市场缺口太大,行情飞涨
到底该怎么加呢?
我们通常会把加薪问题看成一个“公平交易”的问题,可不幸的是,加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实是个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
稀缺,一定是经济学思维考虑问题的原点:钱永远是稀缺的,给员工多加一点工资,就代表其他资源投入上就要少一点,所以年终加薪的总额也通常是不够用的——给了你,别人就少了。
一般容易想到的分配标准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员工C的贡献最大,当然应该加薪,员工B最辛苦,当然也应该加薪。
可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所谓工作,就是员工作为供给方,把劳动当成商品,卖给公司这个需求方,员工的工资就是劳动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劳动力市场也是如此,理论上说,一个职位的工资取决于市场上有多少个和你一样的人,以及有多少个公司提供合适你的职位。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市场上的人和职位数量每天都在变化,但为什么你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一两年才变一次呢?
菜场上的菜价每天都要变,因为农产品是标准化商品,价格很透明,容易传递,所以价格信息都是当前供求关系的反映。而人才刚好相反,很多时候,你只有决定跳槽后,多面试几家,才大概知道个市场行情。
工资的谈判成本太高,只能一年定一次薪,定完至少一年不能再变,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年终加薪评估的重点,并不是过去一年,你为公司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未来一年内,公司对你价值的预估。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但冷静想一想,你对公司的贡献,其实主要体现在过去的工资条上。即使你觉得当时定的价不合理,这其中的差额部分,也变成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的。
人人都有加薪的理由,但这些理由背后的逻辑,有的强,有的弱。
是什么样的是强逻辑呢?
比如“确定性”。员工A的加薪理由“目前薪资水平低于真实价值”,在未来一年是确定的;而员工B的理由“做了一个大项目”,却未必能延用到未来。
仅就“确定性”而言,员工A的加薪理由强于员工B。
此外,员工A能力增长也是基于成长性的强逻辑;员工D的职位出现了严重供需失衡,这是基于企业经营安全性的强逻辑。
那么,做了个大项目的员工B和业绩最好的员工C,他们就没有很强的加薪逻辑了吗
我估计大部分人都对员工D的加薪逻辑表示不服,凭什么自身表现一般,却因为市场行情而水抬船高?
不服也没用,这就是加薪的“外生因素“,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天。
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过去需求量一般,现在成了BAT等巨头的必争之地,往往会不惜血本地在人才市场上“扫货”,而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少需要本科四年的时间,这四年的供需失衡,就会成为相关专业加薪的强逻辑。
“外生因素”还包括部门业务的增长预期。
如果明年的业务很忙,那就意味着一线业务部门的人手要大大增加。可是,招人两个月,上手两个月,这一年的三分之一就过去了。所以此时加薪的重点就是要稳住明年要稳住一线业务部门的现有人员,减轻招聘压力,这就是业务增长时的“加薪强逻辑“。
相反,如果预期明年的业务很困难,那往往意味着一线业务部门的人员要收缩,但实际工作量并不会下降。此时,工作效率高、一个顶俩的员工C的价值就突显出来,这就是“业务收缩期”的“加薪强逻辑”。
上面说的这些加薪逻辑,都是供需关系变化所导致,它们都有一个弱点,一但供需关系恢复平衡,强逻辑就变成了负逻辑,就会变成“一加加四年,然后四年不加薪”的情况。
所以更能让公司接受的加薪逻辑,还得是员工的“内生因素”。
前面说过了,当你向领导提出“我想加薪”的要求或暗示时,领导的第一念头并不是“这家伙到底值多少钱”,而是“如果我不答应,他会不会走?”。
如果答案是“有可能”,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如果他走了,我能不能立刻(这两个字很重要)用他现在的薪水找到和他差不多的人?”
这个问题其实和“这家伙到底值多少钱”是等价的,但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经济学思维的判断方式——你的价值等于“寻找替代品”的成本。
有两个:“替代品”和“寻找”。
最明显的逻辑是,你干的是“资深”的工作,拿的是“助理”的薪水,这就是最强的加薪逻辑。
如果你现在的职责,是由两类不同的专业组成,就是所谓“复合型人才”,那替换你意味着要两个人,这也是一个加薪的强逻辑。当然也有个前提,你两样做得还都不错。
此外,你对公司文化的熟悉程度、你在同事中的影响力、你是否在领导小圈子中、你掌握的客户资源,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等等,都抬高了你的替换成本。
“立刻”这两个字也很关键,有一些职位偏冷门,但又很重要,领导没把握在两三个月招到人的话,也会答应你的要求。
加薪的“内生逻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一年前的你,未来的一年,自然要重新定价。
可人的认识往往是滞后的,就像你一年瘦了二十斤,可天天见到你的人,并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现在可以来看看,这四位员工到底怎么加薪更合理了,回顾一下四个人的加薪理由:
员工A:成长较快,薪资水平明显低于该职位的市场行情
员工B:今年做了一个大项目,非常辛苦
员工C:工作效率和贡献是全部门最高的
员工D:薪水最高,表现一般,但他的职位今年市场缺口太大,行情飞涨
第一种思路:给A和C加薪,这是注重“内生增长”的加薪逻辑。
那员工D走了怎么办?答案是用现有的预算,再招能力稍低的人。理由是长痛不如短痛,企业发展不应该出现“不可缺少”的员工。
第二种思路:给A和D加薪,这是注重“确定性”的加薪逻辑。
其实C的成长性是有疑问的,做到最好,也意味着上升空间变小了,暂时又没有上升到管理层的可能。而A的成长性强,未来还有空间,不如给他加,培养一下,或许就是下一个C。
第三种思路:给D和C加薪(这两人成本高,只能部分加),这是注重“稳定性”的加薪逻辑。
理由很简单,A的换人成本最低,给部门造成的冲击最小。
三种思路都没有B,因为辛苦从来不是加薪的理由。
无论怎么分配,都没有人人满意的方案,因为资源是稀缺的。
经济学思维有一个特点,它是“面向未来“的,解决”如何选择更有效”的问题。
它有时也会带你看看过去,但不是为了缅怀,而是总结经验,它不会对付出的“沉没成本”留下一丝的怀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6:35
年底了,很多人都希望跟老板谈加薪,认为自己在岗位上发挥出了比岗位要求额外多的价值。那么,在和老板谈加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早积累。不是因为你在和老板谈加薪的那一刻开始,才让领导知道你做了哪些事情,而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你做了哪些明显有成就的工作,可以及时跟领导汇报。同时,在工作中尽量与人为善,和同事处理好关系,不要让领导担心你会影响团队的和谐氛围。让领导省心,也会给你升职加薪加分;
第二,掌握方法。领导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谈加薪,你首先要看领导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如果他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你可以开门见山提需求,你绕来绕去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你需要做足铺垫,让对方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并且对薪资有哪些期待,然后再引导他做出一些决定。所以在和领导谈加薪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有技巧,先了解你领导是什么性格的人,再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其沟通;
第三,加薪时要记得一步到位。不要浪费每一次加薪机会,一旦你对公司提出了要求,公司就会对你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你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不要轻易提出加薪需求,一定要在积累足够多技能,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之后,再去提加薪需求,否则是自己害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6:35
年底,部门经理为四个下属申请了加薪,春节前后,公司的加薪指标批下来了,不过遗憾的是,不!够!用!
给部门的加薪预算,只能让两个人完全满意。
先来看看这四个人的加薪理由:
员工A:成长较快,薪资水平明显低于该职位的市场行情
员工B:今年做了一个大项目,非常辛苦
员工C:工作效率和贡献是全部门最高的
员工D:薪水最高,表现一般,但他的职位今年市场缺口太大,行情飞涨
到底该怎么加呢?
我们通常会把加薪问题看成一个“公平交易”的问题,可不幸的是,加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实是个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
稀缺,一定是经济学思维考虑问题的原点:钱永远是稀缺的,给员工多加一点工资,就代表其他资源投入上就要少一点,所以年终加薪的总额也通常是不够用的——给了你,别人就少了。
一般容易想到的分配标准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员工C的贡献最大,当然应该加薪,员工B最辛苦,当然也应该加薪。
可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所谓工作,就是员工作为供给方,把劳动当成商品,卖给公司这个需求方,员工的工资就是劳动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劳动力市场也是如此,理论上说,一个职位的工资取决于市场上有多少个和你一样的人,以及有多少个公司提供合适你的职位。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市场上的人和职位数量每天都在变化,但为什么你的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一两年才变一次呢?
菜场上的菜价每天都要变,因为农产品是标准化商品,价格很透明,容易传递,所以价格信息都是当前供求关系的反映。而人才刚好相反,很多时候,你只有决定跳槽后,多面试几家,才大概知道个市场行情。
工资的谈判成本太高,只能一年定一次薪,定完至少一年不能再变,这一点大家心照不宣。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年终加薪评估的重点,并不是过去一年,你为公司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未来一年内,公司对你价值的预估。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但冷静想一想,你对公司的贡献,其实主要体现在过去的工资条上。即使你觉得当时定的价不合理,这其中的差额部分,也变成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的。
人人都有加薪的理由,但这些理由背后的逻辑,有的强,有的弱。
是什么样的是强逻辑呢?
比如“确定性”。员工A的加薪理由“目前薪资水平低于真实价值”,在未来一年是确定的;而员工B的理由“做了一个大项目”,却未必能延用到未来。
仅就“确定性”而言,员工A的加薪理由强于员工B。
此外,员工A能力增长也是基于成长性的强逻辑;员工D的职位出现了严重供需失衡,这是基于企业经营安全性的强逻辑。
那么,做了个大项目的员工B和业绩最好的员工C,他们就没有很强的加薪逻辑了吗
我估计大部分人都对员工D的加薪逻辑表示不服,凭什么自身表现一般,却因为市场行情而水抬船高?
不服也没用,这就是加薪的“外生因素“,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天。
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过去需求量一般,现在成了BAT等巨头的必争之地,往往会不惜血本地在人才市场上“扫货”,而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少需要本科四年的时间,这四年的供需失衡,就会成为相关专业加薪的强逻辑。
“外生因素”还包括部门业务的增长预期。
如果明年的业务很忙,那就意味着一线业务部门的人手要大大增加。可是,招人两个月,上手两个月,这一年的三分之一就过去了。所以此时加薪的重点就是要稳住明年要稳住一线业务部门的现有人员,减轻招聘压力,这就是业务增长时的“加薪强逻辑“。
相反,如果预期明年的业务很困难,那往往意味着一线业务部门的人员要收缩,但实际工作量并不会下降。此时,工作效率高、一个顶俩的员工C的价值就突显出来,这就是“业务收缩期”的“加薪强逻辑”。
上面说的这些加薪逻辑,都是供需关系变化所导致,它们都有一个弱点,一但供需关系恢复平衡,强逻辑就变成了负逻辑,就会变成“一加加四年,然后四年不加薪”的情况。
所以更能让公司接受的加薪逻辑,还得是员工的“内生因素”。
前面说过了,当你向领导提出“我想加薪”的要求或暗示时,领导的第一念头并不是“这家伙到底值多少钱”,而是“如果我不答应,他会不会走?”。
如果答案是“有可能”,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如果他走了,我能不能立刻(这两个字很重要)用他现在的薪水找到和他差不多的人?”
这个问题其实和“这家伙到底值多少钱”是等价的,但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经济学思维的判断方式——你的价值等于“寻找替代品”的成本。
有两个:“替代品”和“寻找”。
最明显的逻辑是,你干的是“资深”的工作,拿的是“助理”的薪水,这就是最强的加薪逻辑。
如果你现在的职责,是由两类不同的专业组成,就是所谓“复合型人才”,那替换你意味着要两个人,这也是一个加薪的强逻辑。当然也有个前提,你两样做得还都不错。
此外,你对公司文化的熟悉程度、你在同事中的影响力、你是否在领导小圈子中、你掌握的客户资源,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等等,都抬高了你的替换成本。
“立刻”这两个字也很关键,有一些职位偏冷门,但又很重要,领导没把握在两三个月招到人的话,也会答应你的要求。
加薪的“内生逻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一年前的你,未来的一年,自然要重新定价。
可人的认识往往是滞后的,就像你一年瘦了二十斤,可天天见到你的人,并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现在可以来看看,这四位员工到底怎么加薪更合理了,回顾一下四个人的加薪理由:
员工A:成长较快,薪资水平明显低于该职位的市场行情
员工B:今年做了一个大项目,非常辛苦
员工C:工作效率和贡献是全部门最高的
员工D:薪水最高,表现一般,但他的职位今年市场缺口太大,行情飞涨
第一种思路:给A和C加薪,这是注重“内生增长”的加薪逻辑。
那员工D走了怎么办?答案是用现有的预算,再招能力稍低的人。理由是长痛不如短痛,企业发展不应该出现“不可缺少”的员工。
第二种思路:给A和D加薪,这是注重“确定性”的加薪逻辑。
其实C的成长性是有疑问的,做到最好,也意味着上升空间变小了,暂时又没有上升到管理层的可能。而A的成长性强,未来还有空间,不如给他加,培养一下,或许就是下一个C。
第三种思路:给D和C加薪(这两人成本高,只能部分加),这是注重“稳定性”的加薪逻辑。
理由很简单,A的换人成本最低,给部门造成的冲击最小。
三种思路都没有B,因为辛苦从来不是加薪的理由。
无论怎么分配,都没有人人满意的方案,因为资源是稀缺的。
经济学思维有一个特点,它是“面向未来“的,解决”如何选择更有效”的问题。
它有时也会带你看看过去,但不是为了缅怀,而是总结经验,它不会对付出的“沉没成本”留下一丝的怀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6:35
年底了,很多人都希望跟老板谈加薪,认为自己在岗位上发挥出了比岗位要求额外多的价值。那么,在和老板谈加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早积累。不是因为你在和老板谈加薪的那一刻开始,才让领导知道你做了哪些事情,而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你做了哪些明显有成就的工作,可以及时跟领导汇报。同时,在工作中尽量与人为善,和同事处理好关系,不要让领导担心你会影响团队的和谐氛围。让领导省心,也会给你升职加薪加分;
第二,掌握方法。领导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谈加薪,你首先要看领导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如果他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人,你可以开门见山提需求,你绕来绕去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如果你的领导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和的人,你需要做足铺垫,让对方知道你做了哪些工作,并且对薪资有哪些期待,然后再引导他做出一些决定。所以在和领导谈加薪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有技巧,先了解你领导是什么性格的人,再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其沟通;
第三,加薪时要记得一步到位。不要浪费每一次加薪机会,一旦你对公司提出了要求,公司就会对你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你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不要轻易提出加薪需求,一定要在积累足够多技能,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之后,再去提加薪需求,否则是自己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