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0:43
资料概述与简介 在教学中怎样剖析具体的概念,怎样向学生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 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是推理,而任何推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构*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形成概念或掌握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教材中,准确把握概念是“专题一”的重点内容,因为概念是思维的要素,是逻辑的起点。而如何讲清楚概念又是一个难点,逻辑思维要求概念明确,即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是教授好这门课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定义、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的区别出发,具体说明如何讲清楚概念的问题。【问题解析】 ? 一、怎样理解概念的含义?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关系的思维形式,它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及相互关系的反映和说明。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阶级国家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的认识对象。各个对象都有许多性质,如形状、颜色、气味、好坏、美丑、善恶等等,此外,各个对象还同其他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统称之为事物的属性。有些属性是本质属性,即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有些属性是非本质属性,即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是通过感官获取感性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借助于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进行思维抽象便形成了概念,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2.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事物的具体形象中,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杂在一起的;但是,概念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相互关系,舍弃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在人脑中形成的概念,虽然离开了个别事物的具体形象,但它却是更深刻地反映着客观现实。概念作为对事物本质属及相互关系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就这一点而言,概念有其主观性的一面;但是,概念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相互关系,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概念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二、如何讲清楚概念?(一)揭示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所谓“内涵”。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它能够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内涵是反映事物(即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所谓“本质”也就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唯一的。例如,客观实在性就是揭示物质本质属性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根本属性等表明了运动的本质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则表明了静止的本质属性。为了讲清楚概念内涵,我们大多采用定义的方法,在逻辑学中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二)要讲清楚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即所谓“外延”。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通常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些事物。例如,一切可以被认识并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东西就是物质的外延,宇宙中是一切变化和过程都属于运动的范围,特定事物没作机械运动和没发生质变就是静止的外延等等。为了讲清楚概念的外延,我们通常要对定义进行组合与划分,在逻辑学中划分就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三)要把握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殊性即自身具有的特点。一个具体概念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的属性,除了本质属性以外还有自己许多方面的特殊规定性,这些规定性都要一一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