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02:03
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建在南龛山顶,在上山途中,可以看到山壁上有不少当年红军的石刻宣传标语。
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位于碑林长廊西端,用红色花岗石雕塑了十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半身像,他们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曾传六。
塑像像座用黑色的花岗石镶嵌,设计构思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长宽比例按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观点的“黄金分割”法设计。纪念座下的*U型阶梯,代表一、二、三、四个方面军,后边合为一线,表示三个军会师后为一体。像高1.5米,通高4米.像座正面镌刻个人简历和捐款单位、题字。
纪念像园平台的正面正中,是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01-1990年,元帅)、陈昌浩(时任红四方面军*委员,1906-1967年)、王树声(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05-1974年,大将)、李先念(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政委,1909-1992年)。
在这四人的右侧是倪志亮,时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1900-1965年,1955年被授予中将*。
左侧,是一位女红军,这就是红四方面军*部主任、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张琴秋,1904-1968年,是我党第一代*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是中国*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回国,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张琴秋原来的丈夫是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弟弟沈*,1932年。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沈*留下坚持游击斗争,不幸在第二年牺牲。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后来因为陈昌浩的原配妻子刘秀贞找到延安,所以她和陈昌浩的婚姻名存实亡,之后,她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她长期担任纺织工业部副*。
面向这6人的右面,是周纯全(1905-1985年)。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区后,张琴秋先任方面军总*部主任,后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遭受打击报复,被调任总医院*部主任。1936年2月,周纯全才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主任,3月,调任红三十一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
左面是傅钟、曾传六,他们都是红四方面军*部副主任。傅钟(1900-198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传六(1904-1983年),中国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副*。
而张国焘的塑像则是放置在比放上面9人塑像的平台低1米多的地方,这表示他后来结局。而且他的塑像与其他塑像面面相对,表示他们的意见相左。但是,张国焘的位置却是在碑林长廊的始端,这又象征他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他是塑像下正面刻着:红军总政委、*一大代表;背后刻有生平简介。
碑林长廊
紧挨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的,就是碑林长廊。碑林长廊是将帅碑林的主体工程,共三处。主要为红四方面军将士镌立个人纪念单碑。长廊以纪念像园为中心,向左右起伏蜿蜒,依山就势而建,全长近800米,廊宽6米。金*琉璃瓦廊顶,转角处建八角亭。纪念碑镌刻红军将士的个人简历、头像,还有配偶及子孙的姓名或捐建者姓名。整个长廊,十分壮观。目前止,在长廊内已嵌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
碑林长廊外,还安放有“歼六”战斗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
标志碑
在碑林长廊曲弯处,有一座标志碑。碑高10米,顶端是熊熊燃烧的*火炬,下端由三棱六面的梭标头造型而成。一、二面由张爱萍上将题写“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名和红四方面军的军旗组成;三、四面是*总*题词:“长征·丰碑永存”和*对川陕*根据地的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五、六面是“红四方面军战斗历程路线图”(1927—1937),它包括从七里坪出发,到川北建立川陕*根据地以及从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到星星峡所走过的路程。
“红军魂”雕塑
“红军魂”雕塑是通江籍老红军赵明兴之孙、北京田华四公司第七工程处*赵新平捐资5万元所建。它是似山非山,似景非景,似人马而非人马的雕塑。它以抽象和想象、动与静相结合的造型,采用逆光投影的方式建成。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前身。寓意:“军”是一只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魂”不仅是军人之魂,而且是军队之魂,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灵魂”。表达了人们对为国捐躯、功不可灭的红军将士的无限敬仰和哀思。它象征这支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刘伯坚烈士纪念像
“红军魂”旁边,是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刘伯坚,1895—1935年,是我国早期的*活动家,四川平昌人。曾任赣南军区*部主任,**秘书长。1935年在江西大余被敌杀害。有著名的遗作《带镣行》。“刘伯坚烈士”系*同志所书。塑像造型,身着西装,左手握书,右手插于裤袋,站在高山之巅,两眼凝望远方,寓意他对*事业*远瞩。时刻为*的发展而勤奋学习,为*斗争形势的艰巨而凝思。该像园系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李永贵先生,捐款8万元建成。
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从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再往前,是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位于碑林园内北侧,主碑呈四面体,高9.7米。寓意创建川陕*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碑系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建。“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的碑名,分别由李真将军、张志坚将军题写。纪念碑通高12.23米,寓意通、南、巴、平四县的12万人参加红军并建立了1省2道23个县(市)的苏维埃政权(巴*有12万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万人牺牲)。第一圈直径12.3米,寓意红四方面军解放巴城时间是1933年1月23日。整个碑区的直径为27米,寓意为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川陕*、省苏维埃*。主碑的下方有张震、*、*、耿飚、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廖汉生、刘志坚、肖克、万海峰、王平等领导的题词。碑身及四周嵌花岗石碑268块,碑中刻有红军名录10万人,该碑系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李永贵先生帮助捐款10万元建成。
将帅碑林纪念馆碑林园内,还有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该馆是2005年7月15日建成并对外开放的。纪念馆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相呼应,按川北民居风格设计,占地4000余平方米,共分三个展厅。馆内展出了300多位老红军将士捐献的2000余件纪念物品,以及100多名*领导和我军高级将领的题词题字、视察影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