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沈复 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2: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6
----------《童趣》读后感
余忆童稚时,常将家中后院之花草以为丛林,余化为明末陶公,清初徐者,游走于山林间,不时为快。
一日,余正游得兴起,忽见一飞虫掠过,大呼“飞兽乃神呼!”后知。其为蜻蜓掠过,不觉呀然失神,只得躲入草丛间,避羞。
今读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内《童趣》,猛想起当年狼狈之样,不得哈哈大笑,笑何?笑吾天真率性,既不知蜻蜓,唤为飞兽,可见当年稚气何等矣。
沈复先生此篇佳作,不由勾起余幼时种种童稚之见,今来观之,不觉兴起。何般童趣能堪比,吾笑中得知,凡人都必将今日活得多姿多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6
沈复 shěn fù(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
清道光年间,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得到此书手稿,其时后两记已亡佚。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之写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交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排印,距成书已70年。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名著丛刊》收有《足本浮生六记》,所补两记均是伪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6
----------《童趣》读后感
余忆童稚时,常将家中后院之花草以为丛林,余化为明末陶公,清初徐者,游走于山林间,不时为快。
一日,余正游得兴起,忽见一飞虫掠过,大呼“飞兽乃神呼!”后知。其为蜻蜓掠过,不觉呀然失神,只得躲入草丛间,避羞。
今读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内《童趣》,猛想起当年狼狈之样,不得哈哈大笑,笑何?笑吾天真率性,既不知蜻蜓,唤为飞兽,可见当年稚气何等矣。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491714.html?fr=cpush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7
----------《童趣》读后感
余忆童稚时,常将家中后院之花草以为丛林,余化为明末陶公,清初徐者,游走于山林间,不时为快。
一日,余正游得兴起,忽见一飞虫掠过,大呼“飞兽乃神呼!”后知。其为蜻蜓掠过,不觉呀然失神,只得躲入草丛间,避羞。
今读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内《童趣》,猛想起当年狼狈之样,不得哈哈大笑,笑何?笑吾天真率性,既不知蜻蜓,唤为飞兽,可见当年稚气何等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8
这篇课文叙述了作者的童年趣事,看到作者小时候的想象力还真是惊人,竟然把蚊子想象成仙鹤,读着读着就会笑出声来!我的童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