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原名叫孙武还是孙膑?高悬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2:1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38
孙子、孙武 是一个人
孙武,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是齐国田完后裔,赐姓孙。吴王阖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到阖闾重用,任命为将。他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现存十三篇,所以也称《孙子十三篇》。篇目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及用间等。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中,还有吴问等几篇佚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享有盛誉,被译成多种文字。
孙膑 中国战国中期军事家。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 。 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孙武和孙膑是爷孙关系。
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称。
据载,青年时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玉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别国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决定设计陷害孙膑。不久,庞涓派人上山,以同朝为官为由,劝孙膑赴魏。孙膑不知是计,欣然允诺。不料一到魏国,便落入了庞涓的圈套。魏惠王听信庞涓谗言,无端处孙膑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身残废。按当时的惯例,刑徒是不能为官的。庞涓试图以此断送孙膑的*前途,消除一个潜在的对手。
孙膑身处危境,显示出卓越的智慧。他佯狂自晦,并设计归齐,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又通过著名的“田忌赛马”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得到齐威王的器重,被任为齐国的军师,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因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膜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团,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令军队逐步减灶,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未年便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膜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这里我们仅选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孙子膑脚〔孙子膑脚〕孙子指孙膑,战国时大军事家,因受陷害受膑刑,后世就称为孙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39
孙子,名武,字长卿。孙武,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人。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孙武的祖先叫妫完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现仅存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也”。
另《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39
“孙子”有称孙武的也有称孙膑的。
通常的说法是指孙武。因为他先出生,先写了兵法,先得到的众人的认可,得了“子”的尊称。
但也有称孙膑的,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写道:“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里的孙子指的就是孙膑。
事实上,都无所谓的。谁都可以称“子”的,只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附个人介绍:
孙武,字长卿。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是齐国田完后裔,赐姓孙。吴王阖闾为振兴国力招募贤才时,孙武从齐国带着兵法来到吴国,受到阖闾重用,任命为将。他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各国战争的丰富经验,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孙膑: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孙武之孙。(还原实施的说法是其自称,就象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样)师从鬼谷子,学成出山,被同门庞涓所嫉,在魏受膑刑。后在齐受重用,作齐将田忌的军师。围魏救赵、坚壁清野等奇计都出自于他。最终在齐魏马陵之战中,以减灶之法,走为上计大败魏军。
著《孙膑兵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0
平常所说的“孙子”是指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齐人。献兵法十三篇——即后世所称《孙子兵法》给吴王阖闾,受其重用为将,西征伐楚,败楚破郢,威震天下。
孙膑:战国时齐人。孙武之孙。师从鬼谷子,学成出山,被同门庞涓所嫉,在魏受膑刑。后在齐受重用,作齐将田忌的军师。围魏救赵、坚壁清野等奇计都出自于他。最终在齐魏马陵之战中,以减灶之法,走为上计大败魏军。
著《孙膑兵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2:40
是孙武。以前《孙膑兵法》失传,存在性遭到置疑!世人把其与《孙子兵法》混淆,认为两书同本为孙武著,并倾向孙膑即孙武。1972年铜雀山汉墓(山东临沂市)出土两书竹简,证明了《孙膑兵法》的存在和孙膑确有其人,并非孙武。我用自己话介绍两人吧。孙武,姓陈,赐姓孙,春秋末期齐国人。跟孔子同时期,约活动于公元前500年前后,曾助吴国攻破楚都,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孙武后代,比孙武稍晚100多年。战国时齐国人,活动时期约公元前350前后。事迹:“围魏救赵”之“桂陵之战”,“以逸待劳”之“马陵之战”,著《孙膑兵法》。
“孙子”原名叫孙武还是孙膑?高悬赏!!!
孙子,原名叫孙武,而非孙膑。孙武是春秋晚期的著名军事家,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享有盛誉,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孙膑是中国战国中期军事家,真名失传,因其曾受膑刑,故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他同样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著有《孙膑兵法》。孙武和孙膑并非同一人...
“孙子”原名叫孙武还是孙膑?高悬赏!!!
孙武和孙膑是爷孙关系。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称。据载,青年时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玉的宠信,被任为将。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
孙膑 是因为他受膑刑才这么称呼吗?他就是孙子?
原名就是这个。他不是孙子,是孙子的后人。孙子名叫孙武,写的兵书叫《孙子兵法》,孙膑写的兵书叫《孙膑兵法》
孙子是孙膑,还是孙武?
孙子和孙膑是同一个人吗?分别是什么年代
孙子是孙武,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今山东广饶县境内,李鹊东辛张村,与乐安邑为同一地面,也有人说是孙武是今山东滨州惠民县人),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
“孙子”一般是指孙武,还是孙膑?
著有《孙子兵法》。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
你们知道“孙膑和孙子到底是不是一个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不是,孙子叫孙武,创《孙子兵法》的是他,而孙膑是孙武的孙子,因为受过膑刑,被挖去膝盖,人称孙膑,创《孙膑兵法》
孙膑和孙武那个是孙子?
孙武被称为孙子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
孙子又叫孙武还是孙膑
孙子原名孙武,孙子和孙膑是祖孙2人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
孙子就是孙膑吗?
孙子不是孙膑,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孙子原名孙武,齐国人。孙武到齐国之后,齐王让他证明下自己的能力,把后宫的女眷叫来,让孙武训练她们。开始她们不听号令,孙武重申了两遍之后,她们一样嬉笑打闹。孙武将两个期望最宠爱的妃子斩了,结果其他人都认真起来。齐王也很佩服。 这说的是孙武。他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