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0:3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4:18
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1,浙江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又是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隋开皇十八年(598)创建。智 于天台山开创我国佛教天台宗,此寺为我国天台宗根本道场。日本佛教天台宗及日莲宗均以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还有很多佛教宗派均与我国天台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 唐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日莲宗,奉国清寺为祖庭。大中七年(853),该宗五祖圆珍;南宋乾道四年(1168),该国临济宗初祖荣西等,都曾先后来此巡礼求法。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2,南京栖霞寺是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 南齐永明七年(489)创建。隋吉藏在此创立我国佛教三论宗。为国内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3,山西玄中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为净土宗的发源地。日本佛教净土宗及其系统各宗派均奉为祖庭。国内外影响甚大。 寺内所存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32年)《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铭记载,“时大魏第六王孝文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石壁峪昙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寺方成就”。昙鸾是北魏时雁门(今代县)人,于此讲经说法,广布净土宗教义,并撰《天亲净土论》两卷,名重一时,影响极大,被誉为“肉身菩萨”。隋末道绰、唐初善导二大师相继在此弘扬净土宗风,拓修寺院,使古刹达到其中史以来的鼎盛期。 4,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法相宗祖庭).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为唐玄奘三藏法师翻译佛经的译场。玄奘创立我国佛教法相宗,此寺为法相宗祖庭。日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 5, 陕西长安县净业寺(律宗祖庭), 建于隋代(581━618)。为创立我国佛教律宗(南山律)的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师的道场。历代尊道宣为律宗开祖。 6, 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祖庭), 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我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创立禅宗,为我国禅宗各派的共同祖庭。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成都文殊院(于新都宝光寺、邗江高旻寺、镇江金山寺合称禅宗四大丛林)。 7, 陕西长安县华严寺(华严宗祖庭).位于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的华严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三祖法藏是实际创始人,葬于华严寺南、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淑其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清凉大师”。 8, 陕西西安城南大兴善寺(密宗祖庭).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场。其中,以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翻译了大量佛教密典,贡献最大,称开元三大士,盛宏密教。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建立真言宗。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重要古刹。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4:18
佛法原为应机而说,受众根器不一,理解各异,遂有大小乘之分;论辩千年未休。汉时传入中土,因经典传译众多,师承各具法脉,着重经论亦异,遂依其判摄传派;有成实、俱舍、法华、三论、唯识、净土、华严、禅、律、密等先后立宗,于隋唐间各擅道场,大放异彩。 成实宗 世尊入灭九百余年,有婆罗门族诃梨跋摩初通吠陀,从萨婆多部鸠摩罗驮出家,得授迦旃延《发智》;后不拘经纶名相,直接大乘;曾作《成实》斥时偏谬。姚秦间鸠摩罗什来华译出;门下于此造诣精深者有僧睿、僧导、昙影。僧嵩后至彭城力扬《成实》,并传三论;其弟子僧渊以降渐成学派,广行北地,世称“彭城系”。僧导广览群典,采众长著《成实三论义疏》;刘裕闻名往见,于寿春建东山寺供养,从学千余人,以昙济、道猛、僧钟为上首;世称“寿春系”。昙济兼修《涅槃》,以《七宗》名闻当时;道猛受宋明帝礼遇,住兴皇寺大倡成实;僧钟曾学《三论》、《十地》,为齐武帝尊崇,居中兴寺弘师说。 南齐永明中僧柔、慧次因竟陵王主持,集名僧五百余讨论要义,删略成文九卷,风行一时。萧梁间宗门极盛,法云疏《成实》,智藏并著《大义》,僧旻曾注《般若》,后隐居虎丘;时称三大家,从者云集。北齐时尚有慧嵩、灵询、道凭、道纪先后弘传,陈代唯智嚼蜚声海内;唐初唯识兴起,学风渐衰至微。 成实宗以四谛立论,依人法二空驳一切有部我空法有,倡灭假名、法、空三心,其说近乎大乘;然分灭空心为即证涅槃与入灭尽定,尚未脱小乘,与大乘所谓涅槃甚远;后世唯识三性即渊源于此。 俱舍宗 世尊既入涅槃九百载,有世亲初习小乘,后因乃兄无著诵《十地》,遂改宗大乘,弘说唯识;回布路沙城,作《俱舍》驳一切有部烦琐教义。门人众多,安慧、满增、陈那等皆疏《俱舍》。萧梁末真谛来华,于广州传译讲解此论;弟子慧恺后于智慧寺宣扬师说。隋唐间道岳初习毗昙,后私淑慧恺,遂弘俱舍。 时净土寺玄奘早年从道岳学,西行中先后就磔迦国般若羯罗、迦湿弥罗国僧称及戒贤读《俱舍》决疑;后于大慈恩寺重译之,世称新论;弟子神泰、普光、法宝相继注疏,时称俱舍三大家;真谛旧系因而失传。自新旧论译出,唯师资相承研习法理,未如他宗立派行世;后人便于言述,姑以宗名。 俱舍宗因诸法缘起倡破人我见而脱三界缚;又谓色、心、非色非心诸法皆实有,然三世迁流,有六因、四缘、五果之分,故无常一主我;以此立有、无二漏因果。 法华宗 世尊既灭,六百年间诸部纷纭,时有龙树广弘大乘,造《智度论》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姚秦弘始间鸠摩罗什来华译之。北齐慧文因此朗悟,传慧思;慧思得悟,立十如诸法实相,往南岳开法门。弟子智顗于定中见灵山盛会未散,遂住大苏山七年,著述甚多;摄大乘义,因三谛圆融立止观四教;依《智论》指南、《涅槃》扶疏、《般若》观法,以《妙法莲华》为宗髓立派;隋炀帝闻名迎至扬州,赐号智者。后移居天台,故世亦称“天台宗”。 智顗传灌顶,灌顶疏《涅槃》,传智威,智威传慧威,慧威传玄朗,玄朗传湛然;湛然以中兴为任,著《金刚錍》、《止观义例》、《法华五百问论》等;湛然弟子有道邃、行满,道邃传守素、广修、干淑;五传有义寂、志因。 时因会昌法难及五代兵燹,宗门不振;义寂依吴越王遣使高丽、扶桑求天台典籍,复使其说延续。义寂传义通,志因传晤恩、源清;义通传知礼、遵式,源清传庆昭、智圆。知礼因真、妄心及色法具否三千与晤恩、智圆生山门家、外之争;山外未几即衰。知礼弟子广智、神照、南屏三家弘扬师说,盛行南宋;另有仁岳持异义,称后山外。 元初门风渐微;明末智旭私淑天台,作《法华会义》,于其教观颇有发挥;然时学者多兼倡净土。*谛闲曾著《大乘止观述记》等十余种。宗派几经兴衰,至今延续不绝。 玄朗弟子有新罗法融、理应、纯英等,弘传其义至海东。 道邃门下东瀛最澄,初习《摩诃止观》,复从行满求学;后归日本,于比睿山大兴法华教旨。 法华宗判佛法为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五时及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等仪法八教;倡六即佛说、性具善恶,依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立论,因圆修三谛断惑证智。修持以止观著称:止即摄心入定,观是明静照慧;有渐次、不定、圆顿十乘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