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如何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0: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0:56
"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通过了第一场考试之后,接着考第二场:"第二场第一道(题)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一场通过以后,考第二场:"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接着是第三场,"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所有这些都通过之后,汉人、南人做一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称为"及第二甲",皆授给正七品的官职,第三名以下皆授正八品官职。
蒙古、色目人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因为他们汉文化水准较低)。
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诏书中还规定了监考人员:总监考由监察御史和廉访司*担任,分监考由知员举、同知员举等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