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仄声、去声、入声的定意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1: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7:12
简单语言描述给你听:
平声:发音时声调是平的,比如普通话的第一声,“鸭”
上声:发音时声调是先低后高呈上升变化,如普通话的第三声,“哑”
普通话第二声也是上升变化,但不将其称为上声,这是因为普通话相对于古汉语发音已变化许多了,但依然将第二声称为“阳平”。
去声:发音时声调是先高后低呈下降变化,如普通话的第四声,“亚”
仄声:仄,本义就是倾斜的意思,仄声是上声和去声的统称。
入声:带入声韵尾,比如粤语、客家话中的p,t,k,吴语(上海话代表)中的-q 喉塞韵尾。 你找方言区的同学读读“一,六,十”这些字就知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7:13
楼上阴入和阳入搞颠倒了...
六、十、肉是阳入(声母是浊音)
国、八、一、七是阴入(声母是清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7:13
古代的声调有四个:平、上、去、入;每个声调根据声母的不同,又分为阴阳两类,这样,四个声调就变成了八个,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在做诗填词时,为了押韵,人们又把平声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称为“仄”。
古时的四声到演变到今天,在不同方言中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就普通话而言,有这样的规律,平分阴阳、阳上变去,入派三声。简单地说,古时的“平”,今天变为“阴平”和“阳平”,即我们常说的第一声、第二声,阳上变去指古时的阳上的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一般都演变成去声,即第四声;入派三声指古时的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平、上、去三声里都有。我们今天说普通话,很多字的声调发不准,往往都和入声字有关。
入声字在今天的常用字中大约有六百多个。这是今天研究入声字的一个障碍。
当然,如果你的方言中有入声字,只要用自己的方言读一下,就可以辨别出了。所以,南方人学古汉语,对入声字比较容易辨别,北方人就比较难了,得靠记忆。这是一件苦差事。
在读古诗词时,应该用古代的四声来区别平仄,不能用普通话的声调来判断平仄。这往往也是今天很多人解释平仄出现差错的原因之一。最大的混淆多来自入声字。比如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是入声字,当然属于仄,所以,这句的平仄很工整,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国方言中的声调情况非常复杂,简单地说,最少的方言只有三个声调,最多的有十个声调。比较完整的有八个声调,还有五个声调的,比如上海话。上海话的入声调有两个:阴入(六、十、肉)和阳入(国、八、一、七)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7:14
平声、仄声、入声都是声调的概念。
现代汉语声调分为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阴阳上去”。
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4声,4声中,根据各个地区方言的调值不同,各分阴阳,最多可达“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
平声很好理解,就是普通话中的1、2声,阴平、阳平。
仄声就是平声以外的声调,上、去、入都是仄声。
去声大约等于普通话的第4声,说大约,是因为有的地区分有阴阳之分,调值是不一样的。
入声是仄声的一部分。如果你是北方人,你肯定不知道入声怎么读。如果你是南方人,你的母语中很可能保留了入声字。入声的发声特点是短促有力,你可以用你的方言试读一下以下汉字:
木北觉一不月达八切约夕历力十合叶甲
如果你能感受到它们发音调值有相同之处,且短促有力,那么,你就对入声字有了感性的认识。
以上举例的17个入声字,分别属于平水韵17个入声韵部,很具代表性,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建议阅读《平水韵表》和相关音韵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