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嬴政在治国方面有何特点,秦国最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1: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32
秦国为什么最终脱引而出
1、秦商鞅变法促使秦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秦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攻势。
3、秦统一中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的。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全国大一统,人民普遍厌战。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各个阶级、各种阶层的人们都希望统一。
扩展资料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秦始皇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33
公元前221年,在战国末期最后仅剩的齐国投降秦国,至此秦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秦国为什么能在六国脱颖而出统一天下,从历史发展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纵览历代王朝均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终必然会有一国成就大业,一统六合。而战国末期是什么让秦国成为巨龙傲然于华夏之巅。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七代明君,代代重才
从秦始皇往回倒推七位国君,秦孝公到秦王嬴政,这七位国君没有一个是昏君,而且都重用能人才子,他们都完成了在统一大路上的历史使命,最终才有了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局面变法图强:在孝公时期,各国都变法图强,由魏国魏文王首先采用李悝变法,重视改革,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魏国是第一个采用变法强国的国家并且取得了成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1岁继位的秦孝公大胆采用了卫国人商鞅的变法,以图生存。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变法取得了想象不到的成功,秦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惠文王
连横破合纵:在这一时期,秦国国力空前强大,六国为了生存,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结合成联盟共同抵抗秦国,史称合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秦国十五年之内都不能兵出函谷关。面对这样的情况,秦惠文王采用了张仪的连横策略,打破了六国联合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秦惠文王在六国合纵的背景下完成了属于他的历史使命。秦武王
东进中原:秦武王虽然只做了三年的国君,因为年轻气盛,在举重时被砸死了,命运也是悲惨但是他在位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有一句明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表明了他远大的志向。秦武王公元前311年,秦武王下令甘茂攻打韩*事重镇宜阳,甘茂在联合魏国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把宜阳拿下,杀敌六万人。使得秦国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东进中原。
秦昭襄王
摧毁六国生力军:在昭襄王执政时期,秦国在七国之中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大将白起的军事进攻下,获得胜利。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活埋赵国45万人,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六国中最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摧毁了六国的生力军,使得韩赵魏三国从此一蹶不振。
由余秦昭襄王在位54年,他把自己的太子都熬死了,次子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也去世。其实就是在历史上刷了个脸,没什么成就,但是也没什么过错。
秦庄襄王
切断六国南北通道: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当上了国君,虽然也在位三年,但是他在位期间重用吕不韦,攻打韩国建立了东郡。由余东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六国之间南北合纵的形势破裂。并且占领了赵国37座城市,削弱了赵国的力量,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王嬴政
一统天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发动了对六国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统天下。从此,秦王朝傲然于世。
图/秦始皇
看这七位国君,都是历史选择出来的,子承父业,兄终弟及。没有特定的选择依据,但是做到了代代明君,而且他们都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属于自己特定的历史使命。
在这七位国君身上,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点,重用人才。孝公时期商鞅(卫国人)变法、惠文王时期张仪利用连横破除合纵、武王时期大将甘茂(楚国人)拿下韩*事重镇宜阳、昭襄王时期重用范雎(魏国人)确定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重创赵国、庄襄王任用吕不韦(卫国人)、秦王嬴政手下更是一大批的能人异士李斯、王翦王贲父子、蒙氏父子、尉缭、顿弱等等。这一大批人才为秦国出谋划策,才有了大统一的秦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33
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国著名*家、军事家、帝王,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他在世人眼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历史学家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平政(*上最平等)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守法著称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大范围认真推行标准化的帝王。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同轨等。(为世界公认);中国第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帝王。驰道宽50丈合138。25米宽;中国第一个天下为公的帝王。柳宗元评价说:“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中国第一个最注重质量的帝王。实践证明,秦始皇用人质量、长城质量、秦陵的质量、灵渠的质量、陶俑的质量就是证据。
当然他最重要的功绩是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在纷乱不一的战国,他能够统一天下,除了先王积累的实力以外,秦始皇自己重视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章炳麟对秦始皇的用人给了很高的评价。他曾经说过: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其视孝文(汉文帝),秦皇犹贤也。
秦王嬴政非常重视人才,有着“容才之量”的胸怀,他彻底贯彻韩非子法家的任人惟贤的治国方略,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虽然对他的为人历来评价刻薄,但实际上在使用人才方面,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嬴政高度重视人才,不管是谁,只要有才能,能够为秦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他都加以任用,使他们为自己卖命。大梁人尉缭曾经给嬴政提了一个好的建议,让嬴政出巨资贿赂六国的大臣,从内部瓦解敌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乎花费巨大,但却能够获得很大的实际利益。嬴政立即实施了这一建议,并且对尉缭礼遇有加,赏赐尉缭使用的东西常常和自己使用的一样,但是尉缭反而要走。他觉得秦王虽然现在对人才礼遇有加,甚至愿意让出自己使用的好东西给他们,这正表现了嬴政的虎狼之心,等他统一天下之后,则天下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因此,尉缭不愿意和嬴政长久交往,便暗地里议论了嬴政一番之后,拔脚开溜,却不幸被嬴政发觉,被逮了回来。不过,嬴政并没有大发雷霆,将他投入监狱,而是执意挽留,任命他为秦国太尉,始终听从他的建议,从而作出了很多正确决策。
我们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如果没有嬴政对专业化人才的重视和对李冰的支持,都江堰是不可能建成的。我们今天看这个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似乎也应该记起伟大的嬴政。还有一个水利人才我们也都很熟悉,那就是郑国。郑国刚到秦国的时候,就是一个间谍,他的目的在于修建一个可以水淹秦国的工程。嬴政刚开始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后来发现郑国的真实目的之后,也没有将郑国处死,而是让他继续修建,以便利于关中农田的灌溉,发挥了郑国的专业技术,使得秦国经济实力大增,反而获益匪浅。当然,最能表现嬴政求贤若渴的还是他试图收用高渐离的故事。他不是不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知己好友,但是高渐离的音乐才华实在太让他倾倒了。对于这样的人才,无疑每个帝国都是急需的,因此,他将高渐离收容到了身边,并且一再容忍了他的刺杀,直到实在无法挽回为止。
今天,一提起嬴政,一个暴君的形象立即浮现在你的眼前。其实和后来那些荒淫无道的皇帝相比,嬴政的问题算不上太严重,而在用人方面,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严格按照法家思想行事,任用贤能,赏罚分明,容才惜才,所以终于取得了一统天下的业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34
回答:
秦国嬴政也就是秦始皇在治国方面采取大一统,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还重视利用人才;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部侵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20:34
秦王嬴政时郑国渠的修建,使秦国农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郑国渠的灌溉使关中地区的可耕种面积迅速扩大。郑国渠流经的地方以前是一片盐碱地,渠修通后引泾水,泥沙含量大,水体富含营养物质。通过灌溉改善了盐碱地的土质,使以前的荒野变成了易于耕种的沃土。
秦国耕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随之增多,由此奠定了秦国东进的经济基础,使秦国完全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秦国开放的招人用人*也是值得赞赏的,重用本国之外的人才自秦穆公就开始了,以后的国君也将这一用人传统予以继承和发扬。不问出身,不管国籍使得关东诸国的人才流向了秦国。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受到重用,也往往能竭尽所能的为秦国国君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