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江南才子辈出,都住在江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5:2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56
原因如下:
1、地域上:
宋室南迁以后,汉人南迁现象明显,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周边逐渐有迁移人口生根发展的情形,明代开国之始。
皇帝朱元璋首次将大一统中国定都南京,大量富豪、工匠随之迁移南京,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移民城市。
2、思想上:
明初实行*集权*,朱元璋生性多疑,为巩固朱氏政权,遂以八股文取士,消磨文人思想,重用宦官为掌权者,宦官遍布各省政要部门。
此外,朱元璋为分散地方诸侯势力,以及打压江南一代富豪财力等等,避免地方势力生*叛变之心。
3、*上:
明代是历史上汉人建立政权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当时就已发生*,多数文人遭受**,明清之际文人苦于生活,不仕官现象明显,多数文人选择弃官迈向经商之路,于是出现了文人、仕官商人化的现象。
明代中期文人画家吴门画派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者,他们目睹官场*,毅然决然投入艺术领域,潜心诗文书画。
4、经济上:
中国南北经济命脉之消长,南北经济重点大迁移,以人才的汇聚,漕运兴起、陶瓷业、丝织业盛行等现象最为明显。
唐末开始朝廷部分的财政逐渐南移,北宋之初虽然建都汴京,然而为迁就漕运*,*财政多投入南方,南宋之时,南方经济蓬勃。
生产力高度发展,岁收膨胀更超过北方,尤其沿海对外贸易兴盛,各地通商口岸商业交易显盛况,行会发达。
5、文化上:
明清之际,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略显富庶,经商现象繁荣,商人地位提高,经商成果成为读书入仕基础。
因而江南有钱人辈出,读书机会也渐多,社会繁荣景象促使人才荟萃现象萌生,南方文化力显现积累成果。
例如自北宋初期开始,南方致力新儒学发展,逐渐积累丰厚文化,一些有头脑的文化人带动*变革,相继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民间。
科举方面可见端倪,北宋由于南北考试人才不平均,南方者多于北方,*遂限定及第名额,以求公平;元代初期不重视科举,中期以后,为笼络汉人报效朝廷,实行开科考试,考试人才呈现南盛北衰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57
这个是由地域造成的。
其实古代北方,不仅仅是*中心,还是文化和经济中心,反观南方都是蛮夷之地,未开化的地方,但是风水总是轮流转的。
北方多为平原,利于大兵团战役,自五胡乱中华、金、元入侵等一系列的战争,使得北方战乱频发,因此大批的文化艺术类人才,举家迁往南方;
而南方江河湖海纵横,不利于大规模的兵团战役展开,且地形也是易守难攻,自然就相对安定,因此很多地方政权得以划江而治,因为无欲无求,自然就会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首要的目标,于是社会更加富足安定,轻武尚文也是必然的趋势。
最登峰造极的是明朝,第一期科举考试,北方学子完败南方,最后演变成群体事件,搞的朱元璋不得不把北方学子,重新召集起来,又额外搞了一场科举,称之为“恩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2:57
江南核心力
宋、元、明、清政权大多建都于北方,宋室南迁以后,汉人南迁现象明显,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周边逐渐有迁移人口生根发展的情形。明代开国之始,皇帝朱元璋首次将大一统中国定都南京,大量富豪、工匠随之迁移南京,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移民城市。
明初实行**集权*,朱元璋生性多疑,为巩固朱氏政权,遂以八股文取士,消磨文人思想,重用宦官为掌权者,宦官遍布各省政要部门。此外,朱元璋为分散地方诸侯势力,以及打压江南一代富豪财力等等,避免地方势力生*叛变之心。
明代是历史上汉人建立政权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当时就已发生*,多数文人遭受**,明清之际文人苦于生活,不仕官现象明显,多数文人选择弃官迈向经商之路,于是出现了文人、仕官商人化的现象。
明代中期文人画家吴门画派就是最好的例子,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者,他们目睹官场*,毅然决然投入艺术领域,潜心诗文书画。
清代之际,被喻为清初四僧的石涛、八大山人、石溪、弘仁,他们四人有人身为明代宗室后裔,有人为明代遗民,各个怀抱强烈民族意识,深感仕途不顺,遂借画书写身世,以借古开今的创作手法,投入书画寄托对故国山川无限感怀的热情。
此外,活跃于南京一带的“金陵八家”,则以龚贤、樊圻、高岑、邹结、吴宏、叶欣、胡慥和谢逊等人最为活跃著名。
活跃于扬州一带的“扬州八怪”,较为著名的画家就高达15人,包括华嵒、高凤翰、李郸、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边寿民、罗聘、陈撰、闵贞、李葂及杨法等。这些画家个性鲜明,画风怪异,离经叛道,反对墨守成规,大多皆为职业文人画家或为文人画的职业画家,在此显现文人商人化的现象。
江南经济力
中国南北经济命脉之消长,南北经济重点大迁移,以人才的汇聚,漕运兴起、陶瓷业、丝织业盛行等现象最为明显。
唐末开始朝廷部分的财政逐渐南移,北宋之初虽然建都汴京,然而为迁就漕运*,**财政多投入南方,南宋之时,南方经济蓬勃,生产力高度发展,岁收膨胀更超过北方,尤其沿海对外贸易兴盛,各地通商口岸商业交易显盛况,行会发达。
元代以后,政权虽建都燕京,同样仰赖江南丰硕的米粮,加上漕运经济制度的推行,南方经济越趋发达,南北运输互通往来频繁。
明代开始,漕运*大幅改变,河运多以水陆或海陆为用,加上明代建都之始定都于应天府,即今天南京市,更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清代之时,政权同样定都燕京,但多数米粮皆须倚靠南方,漕运的实施,南北运输频繁,特别显现在米粮的普及运送。
明清之际,由于南方繁荣的经济基础,江南一带富商云集,文人卖画为生的现象频繁,书画交易日渐兴盛,书画世俗化、商品化现象显着,雅俗分界模糊,活跃于江南地区的画家则多喜爱花鸟题材,花鸟画始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清代花鸟画发展更加繁荣,进入中国画史上的花鸟画黄金时期。
从贸易层面来看,花鸟画兴盛因素大致有两点:
第一,显现高尚审美意涵,例如花鸟画多有装饰作用,大件作品显得大气、贵气,小件作品易于流通收藏;
第二,显现道德象征意涵,例如花卉有花开富贵的美好象征,适合祝福,也适合送礼。
诚如以“漆书”闻名于世的书画家金农,平日就以卖书画为业,并且名噪江南,求画者众多,常有应接不暇的景象,代表作品有《冬心先生集》、《梅花图册》、《花果册》等等。
又如画风清雅、简易着称的八大山人,也以卖画为生,因此画作选题多以世俗题材为主,例如他以鹿入画,取其“鹿”谐音“禄”,再搭配松、柏长青植物,就有长寿多禄的美好意涵,例如《柏鹿图》、《松鹿图》、《月鹿图》等等。
江南文化力
明清之际,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略显富庶,经商现象繁荣,商人地位提高,经商成果成为读书入仕基础。因而江南有钱人辈出,读书机会也渐多,社会繁荣景象促使人才荟萃现象萌生,南方文化力显现积累成果。
例如自北宋初期开始,南方致力新儒学发展,逐渐积累丰厚文化,一些有头脑的文化人带动*变革,相继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民间。
科举方面可见端倪,北宋由于南北考试人才不平均,南方者多于北方,*遂限定及第名额,以求公平;元代初期不重视科举,中期以后,为笼络汉人报效朝廷,实行开科考试,考试人才呈现南盛北衰现象;
明代重回科举考试,人才选拔及第者多为南方人,仕官人才多为南方人的现象尤其多,例如宋代中期官至丞相之位人才者多为南方人,明代任丞相一职者也有2/3为南方人。
思想方面的发展,晚明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许多书画家喜欢研究哲学,探究唯心主义哲学观。例如明代松江画派书画家董其昌即为研究哲学爱好者,他将研究哲学的体悟,禅学,以禅入画,书画作品显现浓厚个人主观意识,强调绘画的偶然性,即兴作画、寄画以乐的创作形式。
这种唯心主义式的创作,**体现出王阳明的心学观念,即“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画家向自然学**,等同于向自我心境的学**方式。
江南艺术力
综观江南一带整体艺术发展,元代后期,大批画家南迁,苏州成为绘画人才聚集中心,伴随着江南各地经济繁荣,多数文人不仕官现象普遍,明代以后此现象更为显着,江南名副其实成为一个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多数著名画派在此孕育而生,诸如苏州的吴门画派,上海的松江画派,南京的金陵画派,杭州的武林画派等等,其他著名的元四家,清初六家、四僧皆活跃于此,江南一带出现多数文人,杰出画家辈出,70%以上画家都出生或活跃于江南。
江南经济富庶的结果,造成艺术商业化,社会奢靡风气盛行,*消费不断上演,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之下,市民阶级与有钱阶级闲暇时间倍增,他们在闲暇之余购买书画来装点门面,市场需求量大为增高,品味书画,收藏书画显现个人身分地位及品味象征,因此画工需求量随之升高。例如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因市场书画需求提高,以卖画为本业者众多。
据史料记载,沈周因家训未仕,平日多遇贩夫索画,忙不过来便请弟子代笔,若有人伪造他的画作,尚不计较;
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因仕途失意后,寄情丹青,晚年开始卖画为生;仇英则终生为画工,相传仇英当时卖画价位行情在50金至100金之间,画作价格相当昂贵;文征明在54岁时曾入职翰林图画院待诏,4年之后却因各种不满辞官退隐,也相继卖画为生。
从明代苏州地区书画市场的需求倍增,可知画家活跃的繁荣景象。因此,从上述分析江南*力、经济力、文化力、艺术力等方面了解,我们可知江南一带艺术市场的活跃景象,不是没有原因的,因此也间接促进杰出画家倍增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