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4:4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1:41
从根本上说是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主观任意地混淆和玩弄概念的结果。“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是“马”这一概念与“白马”这一概念内涵不同,它们的外延也不一样,“马”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含了“白马”在内的所有的马。
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说是类属关系即蕴含关系,在哲学上也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看,“马”和“白马”是有区别的,“马”是对所有的马如白马,黑马,黄马等…般性质或共性的概括;各种具体的马则是“马”的一种。
它们一个是抽象的靠理性思维概括的;一个是具体的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的。“白马”与“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的“马”只能通过具体个别的马而存在,离开了具体个别的马是找不到一个抽象的“马”的;具体个别的马又都属于一类,有其共有的一般性质不存在不表现共性的具体颜色的马。
公孙龙在哲学史上看到了“马”和“白马”的区别,就这一点说,他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因素。但是,他否认“马”和“白马”的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则是形而上学的。特别是他从根本上否认“白马”是“马”,也就违背了客观实际,从而导致了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扩展资料:
"白马非马"哲学解析:
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
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同时,哲学不否定“白马非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还有其它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马非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1:41
"白马非马"错在割裂了事物的共性与特性。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形者非命色也。故曰:白马非马。”这一点是在强调“马”、“白”、“白”、“马”内涵的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这里是强调,“马”、“白马”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由于“马”和“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虽然有这样的论述,但是“白马非马”的结论却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是相违背的,问题就出在对“白马非马”中的这个“非”字,或者说“白马是马”这个“是”字的理解上。平时说“白马是马”,其实是在说“白马属于马”,这里的“是”,是“属于”的意思。
但是公论龙论证“白马非马”,并不是在论证“白马不属于马”,而是在论证“白马不等同于马”。他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割裂,所以得出这个结论。
扩展资料:
白马非马的哲学解释: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
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性与个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反映战国特殊马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白马非马(著名哲学命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21:42
这体现了真理具有相对性的哲学道理.“是”有“等于”和“属于”两种解释,相对于后一种解释,也就是白马不属于马,“白马非马”是不成立的;相对于前一种解释,也就是白马不等于马,“白马非马”是成立的.------部分不能等于整体,白马不能等于马,所以白马不能是马.无所谓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只能说“白马非马”与人们一般的语言习惯不符合.所谓“‘白马非马’割裂了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类的指责本身就没有指责公孙龙建立在“是”是“等于”这个前提上说的“白马非马”,而是指责建立在“是”是“属于”这个前提上的“白马非马”.但是从来就没有人说白马不属于马,没有人在“是”是“属于”这个前提上说“白马非马”.他们只是指责一个假想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