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相关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3: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1:40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
世界语(Esperanto)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人工语言。其定位是国际辅助语言,不是用来代替世界上已经存在的语言。今天,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士约1000人。能流利使用的人估计十万到两百万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01:40
19世纪英国传奇首相Gladstone,还是一位研究荷马的学者,他发现荷马诗史中对颜色的描述非常奇怪,比如说酒红色的海、绿色的蜂蜜、紫色的牛群,黑色的天空,最奇怪的是,“蓝色”这个词几乎没出现过。之前的学者以“文学修辞手法”一笔带过,但Gladstone较起真来,通过严密的逻辑,对荷马诗史中所有对颜色的描述进行了分析,他做出惊人的结论:荷马看到的世界更接近黑白色,和我们不一样。
这一观点引发了当时学者对古人辨别色彩问题的探索热潮。眼观世界各国古代文化,居然如出一辙,圣经旧约里形容黄金是绿色的,除了古埃及语,其他古代语言里都没有”蓝色“这个词。不仅是古代,当时分布世界各地的部落也是如此。正巧达尔文和Wallace宣布了演化论,且因列车大量投入使用,当时的英国发现了色盲现象,一些学者于是得出了古人和那些”原始“部落的人是色盲,辨别颜色功能是逐渐进化而来的结论。
大约过了十几年才有人出来反对这一观点,提出不是古人辨色能力有问题,而是他们不使用那么多形容颜色的词汇。如何证明这一观点呢?以当时的技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终于在20世界初,语言学家Rivers设计了精细的颜色图谱,拜访了许多部落,终于证明这些人的辨色功能正常,他们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使用那么多单词来形容颜色,对他们(以及古人来说),用黑色同时形容天空的颜色和头发的颜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还是有许多学者坚持认为:古人和这些部落对颜色的不同色调敏感度很低,他们看到的颜色不如我们丰富,否则如何解释天空的颜色是如此的明显,他们居然不创造一个颜色的词来形容天空?!
这样一个问题,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完全被弄清。
我们对语言的运用未必和我们的认知能力是一致的。
20世纪初,耶鲁大学语言学家Benjamin Lee Whorf提出“语言学相对论”,认为一个文化的语言会*那个文化人群的思维认知能力。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诸多追捧,*了一代人,但被后人严重唾弃,以至于后世的学者都不敢研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甚至否认语言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笔者提出语言会对母语是该语言的人的思维产生有趣的引导,影响ta的思维方式。他列举了几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澳大利亚部族Guugu Yimithirr的语言里,没有“前面”、“后面”、“右边”、“左边”这样的词汇,他们全套使用方位词汇“东南西北”。“举起你东边的手”这种我们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表达方式在他们看来才是正常的。形容同一事件,如果说话人所站在方位不一样,ta也会根据自身的方位来调整自己的描述。即使到了一个陌生地或者处于没有窗户的房间,他们依然很自然的用东南西北来形容所有物体的方位。他们辨别东南西北完全不需要思考,如同天生的本能,空间思维能力自然比使用左右系统的人强。
世界上有些语言是分性别的,并且产生了一些很混乱且“奇怪”的表达方式,德语在这方面对于英语是母语的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以至于马克吐温对此感到愤怒,专门写文讽刺,殊不知12世纪前的英语在这点上德语一模一样。形容妻子用“it”(它),形容萝卜却用“she"(她)。
将物体性别化的语言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吗?他们看到的世界和使用无物体性别语言的人一样吗?心理学家做了很多有趣的试验……
又谈回颜色,日本的绿色交通灯颜色和其他国家不完全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语言对颜色的分类会影响我们对颜色实际的辨别吗?比如说一方是蓝色和绿色是同一单词的语言,另一方是英语。试验发现,大脑在识别颜色时会和负责语言的区域交流,不同语言使用者对某些颜色(跟他们母语对应的颜色单词挂钩)做出反应的时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