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9: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1:20
中国历史上寒门学子都清楚一个道理,读书是能够改变命运。唐代的时候,白居易就是利用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因为自己的诗歌在国内出名了。
白居易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只身一个人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足够说明白居易的勇气和胆识。
白居易在当时并不是很出名,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鼓起勇气用自己的诗歌去拜访当时的大人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居易的天赋被人家看中了,15岁的他就已经成为大人物的爱徒。当时白居易找的这一位大人物便是诗歌界里面的泰斗,顾况。
图 1 白居易
当时顾况是非常瞧不起这一个小子,认为一个黄毛小子不敢在他面前嚣张起来,但让顾况没想到的是,白居易当时非常具有胆量,在顾况面前玩起了文字游戏,顾况也觉得自己心里小瞧了他,最后将白居易纳为自己的徒弟,白居易也成为了他最得意的徒弟,他的才名也在长安城中传播开来。白居易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并中榜,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科举考试也是当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一、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局限于文科,且参加考试的学员也要有相应的身份才行
唐代的科举考试比较注重诗歌这一个方面,对诗歌擅长的文科考生在唐代会占有很大的优势,除了文科生。唐代的科举制度不单单面向诗歌,对于理科,艺术,体育等方面,唐代也会开设许多考试科目,这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科举制度来源于隋朝,明朝科举制度完善起来,唐朝就将科举制度发挥到*,在全国各地引起了一番学习的潮流。对于君王来说的,科举制度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家的安稳,能够让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和精神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
图 2 唐代盛况
古代文人参加的科举考试等于我们现在的高考。其实隋朝科举考试制度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容易中状元,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话也只有两种身份可以,第1种身份便是生徒,第二便是乡贡。
生徒的意思是说在书馆里面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拥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乡贡必须要经过州县里面的考核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乡贡也是科举考试最底层的人物,但往往状元大多数都来自于乡贡里面,我们千万不能小看那些来自于农村的学子,这些人一般都可以一鸣惊人。
二、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文才出众之人方可脱颖而出
唐代的科举考试一般都是偏向于文科,文科的内容一般包括三种,第一个科目是秀才科,第二种是明经科,最后便是进士科。
1.秀才科一般以文章的分析评判为标准,评判的标准一般分成四个等级,最好的等级是上上等,最差的是中上等。
图 3 古代文人
2.明经科的考生们需要将*里面的内容背诵出来。一般的考生都能够顺利将这些*背诵出来,因为考试的内容范围比较狭窄,题目一般是会给出文章的前后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们将中间的部分写出来。
同时他们写出的内容都要带上自己的思考,明经科的考试难度就是在这里,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但却很容易偏离考试里面的范围。
3.考完笔试之后学生们还要经过口试,口试的内容也同样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难度都是不一样的。考生想要顺利通过这四个考核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候皇上还会在旁边负责监督,甚至也会亲自测验学生的水平。
4.考官会根据考生临场的发挥进行评分,一般都不会只有一个考官进行考核,他们的分数都会进行统一的计算,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公平的。
图 4 古代科举考试复原图
5.进士科决定考生们能不能走上更高的层次,相当于现在的重点分数线。需要考生们流利答出学子答时务策五道,测试完之后还需要考生赋诗一首。如果考生不能够顺利回答出来的话,那么这些考生就会淘汰最高水平门口之外,就得不到更高的提升,但考生达到这个层次已经很厉害了,毕竟这些考核标准已经是最高层次,能够达到这些水平的学生都是万中无一。
三、唐代艺术和体育这些“偏科生”一样可以考试,“偏科生”的考试制度也比较特别,科举考试首次出现百家争鸣现象
“偏科生”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一样可以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不必担心自己的诗歌天赋差就被淘汰出局,他们也一样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获得功名。
唐太宗等帝王也设立其他的考核科目,使得科举不局限与诗词歌赋等文科考试。这对于全国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能够给予更多学生发挥出自己特色天赋。
图 5 古代学者
1.在唐太宗的时期,他开设了法律和书法这两个特殊专业,在当时社会当中是非常先进的,足够说明唐太宗的眼光非常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