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9: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2:30
是否可取,看孩子是否“明白”了这本书。如果看“明白”了,就是可取的;如果看完了,对这本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阅读方式多半是有问题的。那么,什么是“明白”了呢?以读一本小说为例,孩子看完后,能比较全面地口述这本小说的故事梗概,能描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能体味故事情节中的情感——也就是说,孩子能动情的、有感*彩地描述故事——我觉得,这就是明白了。
反之,看完一本书,你问孩子这本书讲了什么,他只说好看,然后你问他怎么好看,他也说不出什么,反正就是好看。我想,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确实读懂了,但因口头表达欠缺,真的说不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根本就没读懂,读的过程根本就是囫囵吞枣,未尽消化。
就是说,孩子的阅读方法是否可取,在于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互动:不沟通,不足以了解孩子;不沟通,就会判断失误。
所以,我还想说的是:孩子的阅读,在他还未有建立起相对成熟的阅读模式之前,父母应该是不能缺位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做才是“不缺位”呢?
不缺位,意味着,你要时时关注孩子的阅读动向。这个关注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的。所谓深入,就是:孩子读完一本书,你要很投入地提问、引导,让孩子通过表达去描述故事、倾吐情感;所谓深入,就是你要跟孩子同读一本书,你要跟孩子互相分享一本书,你要跟孩子因同一本书达到情感共鸣——总之,你要跟孩子在同一本书上投入时间与情感。
不缺位,还意味着,你要关注孩子的阅读方法。孩子的阅读方法好,就积极鼓励孩子坚持;孩子的阅读方法不对,我们帮他及时纠正或调整。
不缺位,更意识着,你要帮助孩子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孩子除了获得知识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因持续阅读,建立一种思维模式,一种逻辑方法,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孩子一个人摸索是不行的,父母的陪伴、引导,可以让孩子的探索不至于那么孤独。而且,碰撞,热情的碰撞,总是能撞出火花的。
最后,补充一点,这点很重要,很多家长可能认为亲子阅读,总是自己对孩子的——自己总是付出的,它的意义是单向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2:31
根本就不可取,而且这样的看书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同时也没有办法了解书中所讲述的寓意,而且这也属于囫囵吞枣。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2:31
不可以,这么小的孩子理解能力还没有这么高,快速看书无法达到阅读的目的,而且也无法了解书中的道理,是不好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2:32
不太可取,而且特别是小孩子,他其实快速阅读的话,很有可能就是翻一翻,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