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谁知道五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0:2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3:49

从简本《五行》到帛书《五行》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行》篇有经有说,但篇首残缺,庞朴先生将其取名为《五行》,并且指出其“仁、义、礼、智、圣”即荀子所指斥的思孟学派之“五行”①。郭店楚简《五行 》篇的出土,证明庞朴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简本《五行》有经无说。

庞朴先生指出:“帛书《五行》篇的‘经’和‘说’,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计划下的两个部分。……我设想,《五行》篇早先并没有‘说’或‘解’,帛书所见的‘说’,是某个时候弟子们奉命缀上去的。”②据此,有经无说的简本《五行》是较帛书更早的一个传本。

近读邢文博士的《〈孟子·万章〉与楚简〈五行〉》一文,其对简本《五行》的层次分析, 深中肯綮,尤其是指出“楚简《五行》‘圣智’的线索,在帛书《五行》中已近不存”③, 我觉此点很值得重视。以下按邢文提供的线索,谈谈我对从简本《五行》到帛书《五行》的看法。

将简本《五行》与帛书《五行》之经部对较,可知其章节顺序有所不同。这里有一个两本的章序孰为更合理的问题,或者说简本《五行》的章序是否文理可通的问题。以下将简本之章序列出(为便于比较,在各章前标有帛本之经部的顺序符号),并说明我的理解。

【经1】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按:“德之”衍文)。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愚意:此章论述“五行”的顺序是仁、义、礼、智、圣(帛本将其顺序改为仁、智、义、礼、圣),在此顺序中,仁、义虽排在前面,但最后的圣是最重要的,倒数第二的智次之,最前的仁以及义和礼又渐次之。所谓“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之德(天道)与四行之善(人道)的区别是有没有“圣”。此后(经3)又云:“五行皆行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这也是强调“圣”之重要。

在儒家的道德条目中,把“圣”看得如此重要,这是发挥孔子的“何事于仁,必也圣乎”④。孔子认为,“圣”的境界高于“仁”的境界。但在孔子看来,“圣 ”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而“圣”不过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⑤,或“修己以安百姓 ”⑥。孔子自己不居“圣”,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⑦孔子不多谈“圣”,也罕言“性与天道”的问题。

孔子的风格可谓“一团元气”,或者说是“道中庸”。至《五行》篇,提出五行之德(天道)与四行之善(人道)的区分,且谓只有五行皆备才称得上是“君子”,这是孔子之后孔门弟子对“极高明”境界(或云“天地境界”)的追求。《五行》篇虽强调“圣”,但其开篇论述“五行”之序却是仁、义、礼、智在前,圣在后,我认为这是近乎曲折地论证“圣”(或“圣智”)之重要。

《中庸》和《五行》篇有大致相同的倾向,即都重视“圣”和“天(德)”。《论语·颜渊》篇载“樊迟问知,子曰:知人”,而《中庸》则提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论语·雍也》篇载“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而《中庸》并不以“中庸”为“至”,而补之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所谓“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同《五行》篇一样表现了孔门弟子对“极高明”境界的追求。

《五行》篇的德与善或天道与人道结构,较之孟子的天人观有别。孟子的“四端”即人之性

善,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此“四德”没有德与善的区分。孟子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⑧孟子的“天”,不必“四德”或“四行”(仁义礼智)之外再加上“圣”,亦即其人道(人性)与天道无别(尽管孟子思想中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万物皆备于我”等等追求“极高明”境界的因素)。

【经2】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则亡中心之悦,亡中心之悦则亡中心之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亡德。(据帛本补: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圣,亡中心之圣则亡中心之悦,亡中心之悦则亡中心之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亡德。)

愚意:此章将五行中的“智”和“圣”分别列出,而以“中心之忧”统率之。若“中心之忧”便是仁,则此为“仁”统“智圣”结构;但文中并无以“忧”解“仁”者,帛本经6有“见君子道则不忧,不忧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仁”,可见“忧”与“仁”有一定区别。盖“中心之忧”即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有此忧患意识则有“中心之智”和“中心之圣”,而“中心之智”和“中心之圣”即经1所言“形于内”的智和圣。

【经3】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经4】善弗为亡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清不察,(帛:思不长不得,)思不长(帛:轻)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乐,不乐亡德。

【经5】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长。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不能矪矪;既见君子,心不能悦。……此之谓也。不仁,思不能清;不圣,思不能轻。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愚意:经5两段仁在智、圣之前。“不仁不智”和“不仁不圣”,并无“不仁则不智”、“不仁则不圣”之意;此为并列关系,即“不仁、不智”和“不仁、不圣”。

【经6】仁之思也清……玉色则形,形则仁。智之思也长……玉色则形,形则智。圣之思也轻……玉音则形,形则圣。

愚意:此章也是仁在智、圣之前。这也是《五行》篇总纲部分(经1至经9)的一致顺序。我所谓“近乎曲折”地论证圣(或圣智)之重要,“曲折”意指在总纲中仁(义礼)在智圣之前,而总纲之后的解说(经9以下)则把圣智置于仁义礼之前。

【经7】“淑人君子,其仪一也。”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

【经8】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

【经9】金声而玉振之……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愚意:经8和经9重申了善(人道)与德(天道)的区分。依孟子解经9“金声而玉振之”⑨,智为始,圣为终。总纲最后突出了“智圣”。智为始,而后是仁义礼,智统四行;圣为终,统括五行。《五行》篇的仁、义、礼、智、圣“五行”之序,可理解为:先举起“仁义礼”的儒家旗帜,而后发挥“圣智”的重要。帛本将其顺序改为仁、智、义、礼、圣,则文理不明。

经9以下是《五行》篇对其总纲大旨的解说。

【经13】不聪不明(帛:不聪明则不圣),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

乐亡德。

愚意:此章中的“不…不…”,文意都可加“则”。聪与明居首,按经18,聪即“闻君子道”

,“闻而知之,圣也”;明即“见贤人”,“见而知之,智也”。以下“不圣(则)不智,不智(则)不仁”,把“圣智”放在了“仁”之前,且(圣)智是仁的前提。经18“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亦是此意。简本之语句顺序,文意可通,即在总纲“近乎曲折”之后,解说“圣智”在仁之前。帛本将经13置后。

【经10】不变(恋)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经11】不直不泄……不行不义。

【经12】不远不敬……不恭亡礼。

愚意:简本在经13讲明圣智与仁的关系后,于经10、11、12分论仁、义、礼,文意可通。帛本将经13“不聪不明……不乐亡(无)德”置后,但其“不圣(则)不智,不智(则)不仁”的语义仍保留。帛本说部云“不聪明则不圣智,圣智必由聪明”,“圣始天,智始人”,“不知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智而行之”,亦是申明此意。

【经17】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赫赫在上,此之谓也。【经18】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B10�,五行之所和也。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兴。……�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愚意:依简本顺序,经17、18是对经13、10、11、12的进一步解说。经18又是对经17的展开解说。“圣人知天道也……德也”,是圣居于五行之首要位置,义在圣之下;“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礼也”,是智在仁、礼之前。然后统括:“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此亦可云:“圣智,仁义礼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

帛本经18的“仁义,礼乐所由生也”残缺,据其说部补。“说”先举*“仁义,礼乐所由

生也”,然后解“言礼乐之生于仁义”。这是帛本对简本的一处重要改动,说详后。

【经19】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礼也。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则同,同则善。

愚意:依简本顺序,经19以前为论五行;自经19为论四行。智统仁义礼,而仁统义礼,故云“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此亦可云:“智,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

”。

帛本经19为“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说部解为“言礼智生于仁义也”。这是帛本对简本的又一处重要改动。此将“智”置于仁(义礼)之后,智为仁(义)所生,与前所言“见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不知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智而行之”的语义乖违。说详后。

【经14】颜色容貌温变也,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焉,迁于兄弟,戚也;……仁也。

【经15】中心辨焉而正行之,直也。……义也。

【经16】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礼也。

愚意:依简本顺序,经14、15、16是对经19的展开解说,文理可通。

【经20】不简不行,不匿,不辨于道。……不刚不柔,此之谓也。(此章论仁义。)

【经21】君子集大成。……后,士之尊贤者也。(此章论集大成,即金声而玉振之。)

【经22】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和则同,同则善也。

【经23】目而知之,谓之进之。

【经25】喻而知之,谓之进之。

【经24】譬而知之,谓之进之。

【经26】几而知之,天也。……此之谓也。

【经27】天施诸其人,天也。……

【经28】闻道而悦者,好仁者也。……闻道而乐者,好(帛:有)德者也。

自经20以下,简本与帛本的章序无大的出入。篇终的“好德者”或“有德者”,与经9的“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相应。“好德”或“有德”包括了圣、智,且统括了“好仁”、“好义”和“好礼”。《五行》篇在其总纲部分的最后和其解说部分的最后,都强调了“圣智”的重要。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简本《五行》是一篇虽然“近乎曲折”但又构思非常严谨的论说文字。第一部分(经1至经9)是其总纲大旨,自“不聪不明”以下则是对其大旨的解说。《五行》篇之“经部”本自有说,庞朴先生所谓帛书所见的“说”是后来另缀上去的,此为确论。



帛书《五行》篇把“不聪不明……不乐亡德”移在了“不恭亡礼”之后,又把“未尝闻君子道……同则善”移在了“恭而博交,礼也”之后。我认为,帛本的这种改编并非出于要统一仁、义、礼、德的顺序,因为其篇首的仁、智、义、礼、圣,从一开始就已把顺序搞乱了;这种改编可能是由于编者不明或有意削弱圣、智的重要性,其结果是提升了仁、义在篇中的地位。

如前所述,帛本对简本的一处重要改动是:把简本的“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改成了“仁义,礼乐所由生也”。这样,简本所最强调的作为礼乐之根源的“圣智”,就在帛本中变成了“仁义”,而其说部亦明说“言礼乐之生于仁义”。帛本对简本的另一处重要改动是:把简本的“仁,义礼所由生也”改成了“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其说部亦明说“言礼智生于仁义也”,这不仅继续强调了“仁义”的重要,而其把“智”置于“礼”之后,认为“礼智”是“仁义”之所生,这可以说从根本上*了简本中“圣智”对于仁义礼的统率地位。

由此而言,从简本《五行》到帛书《五行》,不仅另缀了“说”,而且思想上也出现了重要变化。

庞朴先生曾敏锐地揭示了帛书《五行》篇与《中庸》、《孟子》的关系,即:《中庸》“唯天下至圣”一段讲的“聪明睿知”、“宽裕温柔”、“发明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就是指圣、仁、义、礼、智,而《孟子》所谓“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也是讲帛书中的“五行”�B11�。《五行》篇属于思孟学派的作品是确定无疑的。现在,楚简《五行》篇出土,据我们上面作的分析,似可梳理一下从简本《五行》到《中庸》、《孟子》,再到帛书《五行》的前后顺序。

《中庸》、《孟子》虽然都内含“五行”说,但其“五行”的思想是“幽隐”的,以致如果没有帛书《五行》篇的出土,荀子所指斥的思孟学派之“五行”到底是什么,这一千古之谜可能仍得不到破解。在《中庸》、《孟子》中,不仅“五行”幽隐,而且就“五行”内部的重要性而言,圣、智、仁、义、礼的顺序也变得幽隐,并且发生了变化。

《中庸》将“聪明睿知”即“圣”置于仁、义、礼、智之前,又有云“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这是保留了“圣”的重要地位。但《中庸》明言了仁、义是礼之所由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而《五行》篇“圣智”的统率作用,圣智是礼乐(或仁义礼)所由生,则不见了。《中庸》所强调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些是《五行》篇所没有的。我认为,简本《五行》篇当作于《中庸》之前。

《孟子》所讲的“圣(人)之于天道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从中可以显出“圣智”的重要。但《孟子》也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且从其性善论出发,更强调了“四德”,即“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孟子》还讲了仁义对于礼智的统率地位,即:“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B12�“智”在四德中居于义或礼之后,变得从属于仁义。我认为,这正是帛书《五行》篇所谓“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的原本。如此说来,《孟子》当在简本《五行》篇和《中庸》之后,而帛书《五行》篇又在《孟子》之后。

孟子有“小体”(耳目鼻口等感官)和“大体”(心之官)的区分,他更强调了“心之所同然”的理性(“理义之悦我心”)的作用�B13�。因而,在《孟子》中没有了在《中庸》中还可见到的“圣”之“聪明睿知”或“聪明圣知”的含义。这可能是思孟学派的“五行”思想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上古的思想中,“聪明”就是指视听的作用,如《尚书·洪范》云“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视听”又可谓“见闻”,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所谓“学”主要是指“多闻”“多见”�B14�。《五行》篇的“聪明圣智”思想正是发挥了上古时期和孔子对“视听”或“见闻”的重视,其所谓“不聪不明(不聪明则不圣),不圣不智,不智不仁”,“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以及其说部所谓“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等等,这些都是发挥了“聪明圣智”的古义。这些古义在《中庸》中还保存着,且与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道是相符合的。

儒家的认识论至孟子而起较大的变化,即其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知性”,“非由外铄”,“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本来是重视“见闻”感性作用的“学”“问”,到了孟子那里就变成了“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B15�。这样,在孟子的思想中,当然也就容不下在《中庸》中还有的“聪明圣知”了。后来,汉代的董仲舒虽然讲“聪明圣神”,但其含义已大变,即变成了“内视反听”,“知其本心”�B16�。

孟子虽然讲了“圣(人)之于天道也”,但“圣”在孟子的思想中并不高于“仁义礼智”,其天道亦与人道(人性)无别。孟子对“圣人”的界定是“人伦之至也”�

B17�。孔子不居“圣”,但孟子引子贡曰:“仁且智,夫子即圣矣。”�B18�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而孟子把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都称为“古圣人”�B19�。孟子实际上把孔子认为高不可攀的“圣”给平凡化了。这与《五行》篇的善(四行、人道)与德(五行、天道)之分可以说是迥异其趣。

《五行》篇之经部有:“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这只是一般性地强调心对于感官

的指导作用。帛书《五行》篇之说部云:

耳目也者,悦声色者也;鼻口者,悦臭味者也;手足者,悦佚愉者也;心也者,悦仁义者也。……小不胜大,贱不胜贵也哉!……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体之小者也。心,人□□,人体之大者也。

我认为,这里“小大贱贵”的价值判断,是受到了孟子“小体”与“大体”之分的影响。其所谓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臭味,手足之于佚愉,心之于仁义,与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B20�和“理义之悦我心”是相同的。在孟子的思想中,“小体”与“大体”的区分,是其思想体系中逻辑一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帛书《五行》篇之说部把“悦仁义”独归于“心”的官能,这与其所谓“闻而知之,圣也”,“见而知之,智也”,“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是有逻辑矛盾的。正是在孟子思想的影响下,帛书《五行》篇出现了对简本的种种改编的情况。这些改编,是牵就于孟子思想的改编;而其解说,一是解释原有的文本,二是加进了孟子思想的因素。因受到原有文本和孟子思想两方面的牵制,所以帛书《五行》篇的思想与孟子的思想有同有异。如果说简本《五行》是子思(或“子思之儒”)的作品,那么帛书《五行》似可谓“孟氏之儒”之别派的改编解说本(之所以说“别派”,是因为其改编解说与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在《中庸》、《孟子》中,“五行”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在帛书《五行》中有了解说,但这种解说先是改编了*,而后又受到原有文本和孟子思想两方面的牵制,有一些逻辑上的矛盾,故近乎“僻违而无类”。关于帛书《五行》篇与荀子的关系,一种可能它是在思孟“五行”说受到荀子的批评后而作解说,另一种可能是荀子在楚地见过帛书《五行》篇,其批评包括对此篇的批评,或其主要针对的就是此篇。我倾向于后一种可能。

《五行》篇之说部有:

天之监下也,杂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则有生焉,而无好恶;循禽兽之性,则有好恶焉,而无礼义焉;循人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

这段话与孟子的性善论和“人之性善”不同于犬、牛之性是相合的。而其与荀子所谓“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B21�也很契合。是荀子影响了帛书《五行》,还是帛书《五行》影响了荀子,两种可能都有。依前说,我只能倾向于后一种可能。



经过从简本《五行》到帛书《五行》的分析,更加说明郭店楚简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孔孟之间”的一些发展情况。依多数学者的见解,楚简下葬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其成书当比这更早。从孔子殁后到《孟子》成书,这就是楚简儒书所酝酿和写作的历史时段。

在孔子殁后,孔门弟子有一个纷纷发挥孔子思想和建构理论体系的时期。《性自命出》反映了人性论方面的体系建构过程,而《五行》、《六德》反映了将道德伦理范畴系统化的建构过程,《性自命出》和《五行》更有天人关系的建构(《中庸》也在这一过程之内),《穷达以时》主要申明“穷达以时”(类似于孔子讲“富贵在天”)的客观必然性或偶然性(古人把主观所*为力者归于“天”,此“天”不论其是必然还是偶然)与个人道德修养之主观能动性的区别,《缁衣》、《忠信之道》、《唐虞之道》、《鲁穆公问子思》、《尊德义》、《成之闻之》等则主要关注道德伦理与君主*的关系。这一过程似至孟子而大致告一段落(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的确非常重要),而后荀子又对孟学提出批评并建立新说。

楚简儒书中,凡疑其作于孟子之后者,似都缺少足够有力的证据,而其作于孟子之前则大致可从史实和思想的逻辑加以说明。如《唐虞之道》,我在《读楚简<忠信之道>及其他》一文中认为,它当作于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让国”悲剧之前�B22�。

近闻有学者认为它可能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而我在重温《孟子》书时则确然否认它作于孟子之后。《唐虞之道》云: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自利)也,仁之至也。尧舜之行,爱亲尊贤。……尊贤故禅。……禅,义之至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

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上德则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贤*兴教而化乎道。不禅而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显然,在禅(授贤)与传(传子)之间,《唐虞之道》依据儒家的道德原则作了唯一的“禅

而不传”的选择。而孟子在讲到禅与传时则说:“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B23�这种归于天命的同时肯定禅与传,显然与《唐虞之道》的思想不类。孟子当是接受了燕国“让国”悲剧的教训而对禅与传作了归于天命的慎重处理,而《唐虞之道》则作于燕国“让国”悲剧之前。

再如《六德》篇,有学者据其把“忠”对应臣德,“信”对应妇德,“仁”对应子德,而疑其晚出。实际上,《六德》篇首段所谓“亲父子,和大臣,归四邻之寝(?),非仁义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尔(?)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它的出发点并没有把忠、信、仁只局限在臣、妇、子。《六德》篇对“作礼乐,制刑法”、“亲父子,和大臣”、“聚人民,任土地”的当权者(君主)提出“六德”的要求,这与《忠信之道》要求君主做到“忠信”是旨意相同的。

本文把《中庸》也列入与楚简儒书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其作于楚简《五行》之后,《孟子》之前),而《中庸》历来有疑其作于秦汉之际者。我近期重读《中庸》,发现它所讲的“忠信”与楚简《忠信之道》讲的“忠信”或《缁衣》讲的“忠敬”是旨意相同的,即都是对君主提出道德要求。《中庸》在“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章,讲了“敬大臣”、“体群臣”,解之为“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官盛任使”和“忠信厚禄”都是指君主对大臣的优待。朱熹《中庸章句》解“官盛任使”,谓“所以优之者如此”;解“忠信厚禄”,谓“待之诚而养之厚”。“待之诚”也就是君主对大臣要做到“忠信”。

然而,正如汉儒把《缁衣》的“忠敬不足”分解为臣和君两个道德主体,谓“臣不忠于君,君不敬其臣”�B24�,郑玄对“忠信重禄”的注解亦是“有忠信者,重其禄也”。在汉儒看来,“忠”只能是对臣的道德要求,而不能是君主首先应该做到的道德义务。这与楚简写作时期的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中庸》应归于楚简时期(当然,这并不排除《中庸》中的某些话,如其第二十八章,有可能是后来羼入的)。

《中庸》与楚简中的儒书都属于“孔孟之间”。正如前述楚简《五行》与《中庸》的比较,它们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是应该注意的。《六德》篇将圣、智、仁、义、忠、信分列,《忠信之道》则把仁义的实质和要求归结为忠信;《五行》篇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是仁、义、礼、智、圣,《六德》篇则讲“六位”(父子、君臣、夫妇),所配的道德条目无礼而有忠、信;与《六德》和《五行》不同,《中庸》高标“中”与“诚”,并且讲“三达德”(知、仁、勇)和“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这些差别反映了“孔孟之间”儒学的复杂情况和繁荣发展,这一时期可能至孟子作一小结,但孟子之后有荀子,到韩非子仍说“儒分为八”。儒学派别的具体情况,因文献有缺,今人恐难详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编、研究员)

注 释:

①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1980年。

②庞朴:《竹帛〈五行〉篇比较》,《郭店楚简研究》,224页,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

③邢文:《〈孟子·万章〉与楚简〈五行〉》,《郭店楚简研究》,238页。

④⑤《论语·雍也》。

⑥《论语·宪问》。

⑦�B14�《论语·述而》。

⑧《孟子·尽心上》。

⑨《孟子·万章下》。

�B10�《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原释文为“圣,智礼乐之所由生也”,标点有误。

�B11�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140~141页,齐鲁书社,1980年。

�B12��B17�《孟子·离娄上》

�B13��B15�《孟子·告子上》。

�B16�《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B18��B1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3:50

  天干由来起源于太阳系的十大星体。它们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顺序也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丁”为“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戊”为“茂”字,指事物繁茂的意思;“己”为“起”字,指万物奋然而起;“庚”为“更”字,指万物更新的意思;“辛”为“新”字,为万物一新的意思;“壬”为“妊”字,为万物被养育的意思;“癸”为“揆”字,万物萌芽的意思。
  地支。《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我们祖先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所具属性的高度哲学概括。它绝不仅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这五种物质,它更为贴切的内涵是一种对事物的描述和抽象概括。《尚书·洪范》中讲,“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因而金、木、水、火、土都有阴阳之分,即,阳金阴金、阳木阴木、阳水阴水、阳火阴火和阳土阴土。
  天干的五行属性如下: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配人体 头胆 肩肝 额小肠 齿舌心 鼻胃 面脾 筋大肠 胸肺 胫膀胱 足肾
  地支的五行属性如下: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五行 阳水 阴土 阳木 阴木 阳土 阴火 阳火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土 阴水
  月建 十一 十二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3:50

未有气称为"太易"。太易生水,水为一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有气无体称"太初"。太初生火,火为二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有形无质称"太始"。太始生木、木为三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有质无体称"太素"。太素生金、金为四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有形有体称"太极"。太极生土、土为五数。天土生土,地十成之。 天干由来起源于太阳系的十大星体。它们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顺序也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丁”为“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戊”为“茂”字,指事物繁茂的意思;“己”为“起”字,指万物奋然而起;“庚”为“更”字,指万物更新的意思;“辛”为“新”字,为万物一新的意思;“壬”为“妊”字,为万物被养育的意思;“癸”为“揆”字,万物萌芽的意思。
地支。《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我们祖先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所具属性的高度哲学概括。它绝不仅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这五种物质,它更为贴切的内涵是一种对事物的描述和抽象概括。《尚书·洪范》中讲,“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因而金、木、水、火、土都有阴阳之分,即,阳金阴金、阳木阴木、阳水阴水、阳火阴火和阳土阴土。
天干的五行属性如下: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配人体 头胆 肩肝 额小肠 齿舌心 鼻胃 面脾 筋大肠 胸肺 胫膀胱 足肾
地支的五行属性如下: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五行 阳水 阴土 阳木 阴木 阳土 阴火 阳火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土 阴水
月建 十一 十二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天干地支配五行方位: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戊己*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反生为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
木赖水生,水多木浮。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泄多为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反克: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析。土能克水,水多土浮。
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3:51

未有气称为"太易"。太易生水,水为一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有气无体称"太初"。太初生火,火为二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有形无质称"太始"。太始生木、木为三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有质无体称"太素"。太素生金、金为四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有形有体称"太极"。太极生土、土为五数。天土生土,地十成之。

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反生为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
木赖水生,水多木浮。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泄多为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反克: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析。土能克水,水多土浮。
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3:52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刷宝账号注销个人信息还在吗 ...没声音 我可以听到对方说话 但是对方那里却听不到我的 麦克风... 格美台风的路线 台风格美经过哪里 三号台风格美路线 台风格美北上路线 2.制作底面直径为8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形茶叶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 ... 茶叶桶的底面直径为十厘米,高为20厘米吧,这样两个茶叶桶又帮装纸装... ...形,底面直径是10cm,这种包装的茶叶按图中所示的方式装入长方体纸箱... ...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将12盒这种包装的茶叶按 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到底是哪行排前?具体的排法是什么?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从哪一年开始考的 求准确历史近代史 时间轴!!! 关于考历史研究生的问题 考研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左边是一个火右边是一个西加一个土是什么字 请大家帮忙取个艺名,要有个性的,好记的。 帮忙取个艺名,我是一个女学生,什么艺名好? 一火一土是什么字 火子加个土念什么 艺名怎么取?适合男生的高雅艺名有哪些 IE和firefox中盒模型居中的,代码不一样,怎么回事? 请问怎么给自己取艺名 古诗的解析是什么? 为什么挠痒痒那么难受? 挠痒痒难受吗 数学问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问:这里面的一层楼有多高。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著名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 直接感知艺术形象的审美直觉性对艺术鉴赏有什么作用?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把直接感知的 五行图中,为什么木会在最上方?要说人体位置,肺最高,要说重要性,心和肾比它重要 五行八卦的位置关系 楼层对应五行具体怎么对应 - 信息提示 原价16元下降百分之十怎么计算 请问数学: 10000元,下跌百分之10,下跌了多少元,怎样计算呢?敬请高手赐教好吗谢谢 怎么算下降10%呢?比如一个产品的价格是120,现在下降10,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怎么算,过程!急! 房价下调10%怎么计算 下调10 %怎么计算 如果价格下降10% 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 则为什么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富有弹 如何科学养母猪 CSS居中兼容火狐问题.. 王姓男孩比较幽雅特殊的名字、高分求! 想请大家帮忙 取一下名字 姓王 是女孩 多谢大家 如果是搞笑或者捣乱 请绕道 希望是意义特别一点的 谷鑫机箱螺丝柱是什么型号的 铜柱m3*5+6什么意思 联想机箱没有铜柱 18650电池,每个2200mah的电芯,10串,3并的话是36V多少安时Ah的容量?怎么算的? 用手机号在淘宝注册的会员以后如果换号怎么办 淘宝帐号可以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