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2: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22:54
鹬蚌相争在《战国策.燕策》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词语,而是后人对话故事中引申出来,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连用的。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译: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苏代代受燕王的委托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是要给大王说一个故事。易边水蚌趁着天晴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急忙把硬壳合上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
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长久相持不下弄得疲惫不堪。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认真考虑再作决定。”赵惠王说:你说得对。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鹬蚌相争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做事前要考虑得失,不能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特别是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平时遇到纠结和令人不快的事情,先不要太过计较自己是占了便宜,还是吃了亏,因为这会让自己陷入一种错误的思维,而导致双方争吵不休,相持不下,最终只会让他人趁虚而入,损害了自己和对方的利益,导致双方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