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2:05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7 09:06
1、首先学识要丰富,专业知识储藏量大,也就是所谓的懂得多,比如你是数学老师,你的课要讲的好,要清晰有条理,给学生学识丰富的印象,还有就是不仅专业知识懂得多,其他学生关心的问题,也要有所涉猎,比如娱乐,游戏,运动等。
2、其次,要有气场,有威严,不是说要让学生惧怕你,而是要能够镇得住学生,并且让学生心服口服。
3、最后,要有亲和力,和学生的关系既像师生,更像是朋友,这样和学生的交流才能够有效,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让学生从心底敬佩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7 21:39
一、要关心爱护和了解学生爱是人的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悲观失望、心情苦闷。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道德对学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和教育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认识到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 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请听听学生的心声:“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老师,请你不仅教书,而更是教我们做人;老师,请您也把我当人看待,而不仅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因此,学生实际上自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他们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关心、体贴、了解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恋感。把上学读书看成是快乐,从而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爱成了学生成长的动力。二、严谨治学,知识渊博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更有说服力,上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视野,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三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 如果一个教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具有渊博的学识,那它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批学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受到学生的爱戴。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于一个激烈变化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尊心也很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自己对学生的每一条意见,每一个看法,无论如何都不要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而我们更应该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 要相信每一个“差生”是能够教育好的。教师不能轻易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对于所谓的“差生”,千万不能把他们看死,看死了他们,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走进了死胡同。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生”更应加倍地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地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四、对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有机地相结合。同样,严而无爱也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定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一丝不苟,循规蹈矩;老师讲一,学生不说二等等,这无疑会压抑学生人格、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这与现代文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严重冲突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对人的品格,道德,修养,素养,涵养,情操,礼貌礼仪、风范魅力、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的要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才能使学生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欢迎。五、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杨春茂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被喻为“春蚕”、“蜡烛”,这是对教师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精神和行为的赞美。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塑造良好的品行,才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7 21:40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着实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7 21:40
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要做到五有:心中有梦、目中有人、手中有活、脚下有路、胸中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