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3:1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1:41
以下是清明的来历,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纪连海先生应《新杏坛》之邀在山东电视台演播室趣话清明节,与观众们一起分享这个节日的历史由来和趣味传说。纪连海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为大家讲述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 说到清明,现在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但是追溯历史,扫墓并不是清明节的习俗,而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习俗。现在清明节专指清明节这一天,但历史上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日、上巳节日这两个节日、一个节气合并而成的重大节日。 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什么叫百五节呢?它指的是在夏历(即阴历)冬至之后105天那一天,清明节前一两天,要求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代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说到寒食节的起源,就得追溯到一个山西人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有个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即位,就设计毒害太子申生。结果这太子申生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出走。在*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一直跟着他的很多位大臣陆陆续续都各奔前程,只剩下极少数的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在逃难的过程当中重耳就饿晕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就从自己的大腿这儿片下一块肉来,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话说十九年以后,重耳回国做了晋国的君主,这就是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以后,对跟着自己的忠心耿耿的大臣,大加赏赐,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就为介子推鸣冤叫屈,晋文公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有愧,于是乎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但是差人去了几次,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候,却发现大门紧闭。不愿意见晋文公的介子推已经背着自己的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位于今天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有人又给晋文公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烧山,留下一方,*介子推现身。 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人出来。火灭时,晋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翻了一翻这介子推靠着那个树洞,发现这树洞里头有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话说晋文公把这诗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这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称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这一天作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这话据说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了。但是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晋文公当了国君后介子推藏于山里,晋文公就划定这绵山归介子推所有,让他当绵山之神,改称为"介山",压根儿就没有放火烧山这一说。在名嘴纪连海看来,历史上寒食节与介子推并没有实际的关系,但是寒食节这一天拆锅禁火,吃冷食的习俗却是世代相传。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为什么一定要在寒食节这天拆锅?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智慧呢? 据纪连海介绍,过去中国人过日子,柴灶、大炕,烧柴火是必须的。于是便选在寒食节这一天,一年拆一回炕、一年拆一回锅、一年拆一回灶。没有炉灶做饭,只能吃冷的食物,故为寒食节。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59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