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9: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14:29
分析表明,两个由短期旋回组合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均属基准面上升的不对称旋回。但它们的特点又明显不同,下部MSC1旋回是由辫状河道砂体纵向上相互切割、彼此叠置的短期旋回组成,反映在低可容纳空间(A/S值小)的条件下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很难保存下来的特点,系代表基准面上升早期的产物;而MSC2旋回厚度大、发育完整,它是由代表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浅湖泥岩,半深或深湖泥岩的短期旋回为主组合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与代表三角洲水下河道与河口坝砂岩的短期旋回组合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组成的,反映高可容空间(A/S值大)的条件下基准面上升不对称旋回的特点,其中半深—深湖泥岩集中发育的地段,反映最大可容空间形成的“密集层段”,处于基准面上升向下降转换的位置。
图3.4 泰州组典型层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与相序特征
根据上述分析,可建立晚白垩世泰州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可以看出,泰州组下部MSC1旋回辫状河道发育,砂岩厚度大,侧向连通性好、分布广,储层物性好;上部MSC2半深湖—深湖泥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是烃源岩集中发育的位置,可为生、储层的横向预测提高精确性与准确性。
表3.1 高邮凹陷泰州组—阜宁组基准面中期旋回划分表